兜率岩前开宝刹,辟支洞里现文殊。
青山不尽空中相,明月长悬顶上珠。
【注释】
兜率岩:佛教名山,位于今四川峨眉山。开宝刹:指修建寺庙。
辟支洞:即辟支佛洞,在峨眉山上。文殊: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姓文殊,号正觉。
青山:指峨眉山。不尽:无穷无尽。空中相:指佛教中观世音菩萨的“应现色身”。青山顶上常有云气缭绕,如珠玉悬空,故曰明月长悬顶上珠。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题兜率岩》。诗中描绘了峨眉山兜率岩前开宝刹、辟支洞里现文殊、青山顶上明月光等自然景色以及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首句“兜率岩前开宝刹”,描述了兜率岩前修建了一座宝塔。兜率岩是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峨眉山。宝塔是佛教建筑的重要象征,代表着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里用“开宝刹”来比喻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次句“辟支洞里现文殊”,描绘了在峨眉山辟支洞内出现了文殊菩萨的形象。辟支佛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菩萨,他的出现代表着佛法的普及和弘扬。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在这里象征着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智慧光芒。
第三句“青山不尽空中相”,描述了峨眉山的青山连绵不绝,与天空中的明月相互映衬。这里的“空中相”指的是佛教中的“空相”,即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没有固定的形态和界限。通过描绘峨眉山的自然景色,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末二句“明月长悬顶上珠”,描写了峨眉山顶上的明月高悬,如同一颗巨大的明珠。这里的“明月”象征着佛教中的光明和智慧,而“长悬”则表示这种光明和智慧永恒不变、永远闪耀。通过描绘月亮的美景,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兜率岩前开宝刹、辟支洞里现文殊、青山顶上明月光等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描述,展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