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官仍空衔,毋乃非名实。
感时叹多艰,增我意抑塞。
去年西北饥,今年东南水。
极目三吴间,洪涛荡千里。
田稚委阳侯,鱼鳖半赤子。
更闻边储空,司农乏经理。
眷焉财赋区,脂膏宁馀几。
嗷嗷沟中瘠,当复虞庚癸。
古人喻穫薪,斯言亦有旨。
帝阍远难排,父母幸孔迩。
借寇已不再,攀辕讵能已。
提携满道傍,号呼拥行李。
恻怆慈母心,行行且徙倚。
徙倚亦何为,建白从此始。
簪笔入承明,抗章上殿陛。
圣主容直言,痛哭况时事。
上言天方难,下言灾可弭。
沛然发德音,宽恤暨东鄙。
道莩庶以苏,菜色行当起。
先生弘此猷,苍生拭目俟。
送座师林先生被召北上
擢官仍空衔,毋乃非名实。
感时叹多艰,增我意抑塞。
去年西北饥,今年东南水。
极目三吴间,洪涛荡千里。
田稚委阳侯,鱼鳖半赤子。
更闻边储空,司农乏经理。
眷焉财赋区,脂膏宁馀几。
嗷嗷沟中瘠,当复虞庚癸。
古人喻穫薪,斯言亦有旨。
帝阍远难排,父母幸孔迩。
借寇已不再,攀辕讵能已。
提携满道傍,号呼拥行李。
恻怆慈母心,行行且徙倚。
徙倚亦何为,建白从此始。
簪笔入承明,抗章上殿陛。
圣主容直言,痛哭况时事。
上言天方难,下言灾可弭。
沛然发德音,宽恤暨东鄙。
道莩庶以苏,菜色行当起。
先生弘此猷,苍生拭目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表达了他送别林先生的感慨之情。全诗共80句,每一句的释义如下:
擢官仍空衔,毋乃非名实。 (擢官)升官却仍然没有官职(空衔)。(毋乃)岂不是(名实)名不副实。
感时叹多艰,增我意抑塞。 (感时)感叹时局艰难。(叹)叹息。(多艰)困难很多。(增)增加。(我)我的。(意)意志。(抑)压抑。(塞)堵塞。()。
去年西北饥,今年东南水。 (去年)去年(西北)饥荒。(今年)今年(东南)洪水。(水)洪水。()。(东南)东南部。()
极目三吴间,洪涛荡千里。 (极目)极目远望。(三吴)指今浙江省的杭州、绍兴等地。(间)之间。(洪涛)大水。(荡)冲刷。(千里)千里之遥。()
田稚委阳侯,鱼鳖半赤子。 (田稚)稻田上的儿童。(委阳侯)太阳。(鱼鳖)鱼和鳖。(半赤子)一半是人类,一半是畜生。
更闻边储空,司农乏经理。 (更闻)又听说。(边储)边境储备粮食空虚。(司农)管理农田的官员。(乏)缺少。(经理)经营。()
眷焉财赋区,脂膏宁余几? (眷焉)怀念这里。(财赋)财政赋税。(眷焉)留恋。(脂膏)油脂膏脂。(宁余几)难道还有多余的。()
嗷嗷沟中瘠,当复虞庚癸。 (嗷嗷)啼哭的声音。(沟中)沟壑之中。(瘠)饥饿消瘦。(当复)将要再出现。(虞庚癸)像尧舜那样的君主。()
古人喻穫薪,斯言亦有旨。 (古人)古代的人。(喻穫薪)比喻取柴草。(穫薪)收获薪柴。喻指收获。(斯言)这样的言论。(有旨)有深意。()
帝阍远难排,父母幸孔迩。 (帝阍)皇帝的宫门。(远难排),难以推开。(父母)父母在身旁。(幸孔迩),幸运地靠近。()
借寇已不再,攀辕讵能已。 (借寇)依靠强盗的力量。(已不再),再也没有了。(攀辕)拉车。(讵能)怎么能。(已停止)已经停止了。()
提携满道傍,号呼拥行李。 (提携)拉着手一起行走。(道傍),路上。(号呼),大声呼喊。(拥行李),拉着行李。()
恻怆慈母心,行行且徙倚。 (恻怆)悲痛悲伤。(慈母心),母亲的心肠。(徙倚),徘徊不定。(行行),慢慢地走。(且)暂且。()
徙倚亦何为,建白从此始。 (徙倚)徘徊不定。(亦何为),做什么事?(建白),陈述意见。(从此始),从这里开始。()
簪笔入承明,抗章上殿陛。 (簪笔)拿着笔进入朝廷。(入承明),到朝堂去。(抗章),呈上奏章向皇上陈述。(上殿陛),上朝拜见皇帝。()
圣主容直言,痛哭况时事。 (圣主)圣明的国君。(容直言),容忍直言进谏。(痛哭),痛哭流涕。(况时事),何况时事?(),。
上言天方难,下言灾可弭。 (上言),对上陈述意见。(天方难),上天正逢困难的时候。(下言)对下陈述意见。(灾可弭),灾害可以消除。()
沛然发德音,宽恤暨东鄙。 (沛然),慷慨的样子。(德音),恩德之言。(宽恤),对百姓施以恩惠。(暨东鄙),到达东部边境。()
道莩庶以苏,菜色行当起。 (道莩庶),道路旁的百姓们。(苏),复苏(菜色行当起),百姓的脸色有望好转。()
苍生拭目俟。 (先生),林先生。(弘)实施(猷),制定计划。(苍生拭目俟),百姓拭目以待(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