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石桥边,桥边种木绵。
三春花正发,一树火初然。
欲问此何世,相看不记年。
夕阳钟磐起,梵语出诸天。
【注释】
古寺石桥边,桥边种木绵。
三春花正发,一树火初然。
欲问此何世,相看不记年。
夕阳钟磐起,梵语出诸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的寺庙景象。诗人以“石桥”、“木绵”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通过“火初然”这一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悠远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古寺石桥边,桥边种木绵。
三春花正发,一树火初然。
欲问此何世,相看不记年。
夕阳钟磐起,梵语出诸天。
【注释】
古寺石桥边,桥边种木绵。
三春花正发,一树火初然。
欲问此何世,相看不记年。
夕阳钟磐起,梵语出诸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的寺庙景象。诗人以“石桥”、“木绵”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通过“火初然”这一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悠远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湖中曲】 湖西望湖湖水平, 湖东望湖湖水生。 湖中鲤鱼喷湖水, 似郎白马湖中行。 注释: 1. 湖西望湖湖水平,湖东望湖湖水生 - 这两句诗描绘了湖西和湖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湖泊的深情厚意。 2. 湖中鲤鱼喷湖水,似郎白马湖中行 - 这两句诗以鲤鱼喷水、白马湖中行为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湖中的美丽景象。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湖西望湖湖平、湖东望湖水生等意象
翻译: 昔日的劳役征召,只是耳闻的。 而今日的劳役征召,却是亲眼所见。 往日的劳役之苦,尚能听到; 但今日的劳役之苦,却难以诉说。 难以完全表达我的辛苦和痛苦,只能通过耳朵,但你们不会真正了解我的感受。 我又怕长吏会责怪我们,人们宁愿触犯猛虎,也不愿意得罪官吏。 猛虎可以轻易杀人,而官吏却可以轻易杀害我们。 上达于天,下接地面, 长吏直接召集我们进入官署,长吏的命令不容置疑。 一家一月需三征
注释: 往役,指过去的征役。海门,指古时边防要塞。城守,指驻守在海边的城堡。复徵夫,恢复征召士兵。予里,指作者的乡里。十九户,指作者的家乡有一百九十九户人。十人同日驱,指一百九十九名男子在同一天被征去当兵。遭逢甘委命,指遭遇到被迫服从的命令。辛苦叹为儒,感叹自己从军艰苦,却只能成为儒士。不及云间鹤,指比不上天上的飞鸟自在。云间鹤,指云中的仙鹤。从教默或呼,指只能默默无闻地活着。 赏析:
【诗句注释】 1. 刻烛行:即“咏烛”,咏唱烛光的诗词。 2. 刻烛嘱莫速:在烛光下告诫不要走得太快。 3. 尔停嘉尔淑:你停下来,愿你美好。 4. 尔速詈尔毒:你走得快,我诅咒你。 5. 毒莫毒乎文人文:没有比文人更毒辣的。 6. 淑莫淑乎文人心:没有比文人更温柔的心。 7. 真伪不难欺幽独:真假很容易在孤独中欺骗自己。 8. 天下无心有心毒:世界上没有人心机,却有太多心机的人。 9.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咏鹰诗。全诗共七十二句,每四句为一韵,共分八韵,押平声韵。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放鹰行 天上的雄鹰啊,天天在人臂和人肩之间翱翔。 驯养鹰儿不容易,可怜壮健的人骑马进村去。 地方长官沿门敛钱,早晨供应食物,晚上供给床铺。 张挂罗网来捕捉鹰,不要在偏僻的地方设下陷阱。 大路平坦像弦线,行人避开尘埃不通行。 不知道的人却要前进,却被捉住并受鞭打。 逼着他们飞向天空
客中七夕 旅怀初就馆,扫石且高歌。 今夕果何夕,树间露气多。 短墙临古岸,曲径覆长罗。 自笑同牛女,年年一渡河。 注释: 1. 旅怀初就馆:旅居他乡的心情刚刚安定下来。 2. 扫石且高歌:打扫着石头边,一边唱歌。 3. 今夕果何夕:今夜究竟是哪个夜晚? 4. 树间露气多:树间的露珠很多。 5. 短墙临古岸:矮矮的墙壁傍着古老的河岸。 6. 曲径覆长罗:曲折的小路上长满了藤萝。 7. 自笑同牛女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理解能力。在默写名句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槟榔歌 槟榔生长在琼岛,琼岛树木是本生。 本直子分离,用途是结婚。 新婚的快乐无法估量,新婚后的欢乐无法忘记。 美人用双明珰作为饰品,美人手里变成鸳鸯。 鸳鸯飞向大海居住,麻姑拾得赤龙珠。 赤龙珠光彩照人,封书交给锦鲤鱼。 鲤鱼背着书信南风起,鲤鱼乘着风日行万里。 明珠缭绕绍青琅玕,千颗万颗在海面上闪耀。 海市蜃楼声嘈杂,闺中佳人心中苦。 纤纤玉手金剪刀,青罗贝叶白玉膏。 白玉膏,青罗叶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 海上有风名飓风,飓风一作田野空。 - 注释: “海上有风”指的是“飓风”,“海上有风名飓风”,即在海上被称为飓风的风。 - 译文: 海上有一种名为飓风的风。 第二句 力能飞万斤之石板,忽而拔数亩之古榕。 - 注释: “力能飞万斤之石板”描述了飓风强大的力量,能够举起重达一万斤的石板。 - 译文: 飓风的力量强大到足以举起重达一万斤的石板。 - 第三句 - 注释: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蚯蚓歌 - 解释: 描述蚯蚓在特定天气条件下的行为,以及它们对环境的敏感反应。 - 译文: "The earthworm's song, clear weather brings." 2. 蚯蚓鸣 - 解释: 蚯蚓发出的声音,通常与天气变化有关。 - 译文: "The earthworm makes its sound, with clear weather."
【注释】: 1.送龚三仲和就试白下:送友人龚三仲参加在白下(今南京)的考试。 2.子白门去:指友人即将离开白门(南京)。 3.因之感旧游:因此感慨自己对过去在白门的回忆。 4.挂帆江月晓:船挂着帆在江面上,天刚破晓时。 5.问寺竹风秋:向寺庙中的竹子询问秋风的声音。 6.藜杖台前路:拿着藜草做成的拐棍走在台前的道路上。 7.红妆水面楼:红色的装饰在水面上的楼阁。 8.风流知好在:风流潇洒
雷峰寺 其三 云林多逸兴,春色好登台。 海气时疑雨,山形隐似雷。 竹分闲地种,池拟向门开。 日暮高松顶,西方一鸟回。 注释: 1. 云林多逸兴:云林有很多的闲适之情。 2. 春色好登台:春天的景色非常好,值得登上高台欣赏。 3. 海气时疑雨:海上的雾气时浓时淡,似乎在下雨。 4. 山形隐似雷:山的形状隐约像打雷一样,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5. 竹分闲地种:竹子被划分出一些空闲的地方来种植。 6.
李流芳的《送龚三仲和就试白下(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 最爱清凉寺:表达了对清凉寺的喜爱,清凉寺可能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 - 朱门绿树开:朱门指的是红色的门,绿树则是指郁郁葱葱的树木,这里的朱门绿树开形象地描绘了寺庙周围景色的生机与活力。 - 晚风齐策蹇
九日风雨泛舟石湖 客思逢重九,来寻雨外山。 未能凌绝顶,聊共泊西湾。 译文: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独自来到石湖,寻找那被风雨遮蔽的高山。 我没有登上山顶,只与朋友们一起在西边的港湾里停歇。 茶磨风吹起风烟,薇村木叶已经斑驳。 谁说我喝酒会落帽呢?如果不能醉倒的话,我就空手而还。 注释: 1.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称为“重九”。因为《易经》中把重阳视为阳数之极
【注释】: 1. 南浦月:指送别时南岸的月光。 2. 武夷西:即福建西部,因武夷山在福州西北,故称。 3. 远水:指远处的江水。 4. 流云不住溪:指流水中漂浮着的白云,不断变幻着形状。 5. 久居相见惯:长时间在一起居住,彼此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6. 忽别倍情悽(qī):突然分别,感情更加悲伤。 7. 慰我相思处:安慰我思念你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写离别时的情景和心情
【注释】: 我怀洞庭月,欲醉莫釐峰。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莫釐(liè):山名,在今安徽省黄山市境内。 幽意久不惬,高人今乍逢。 幽意:深意、高情。 高人:指高尚的人,这里指诗人的朋友葛洪。乍:突然、不久。 新诗正堪把,归棹阻相从。 新诗:指新作的诗歌。 把:持、持着。 棹:船桨。 却羡秋山下,丹黄已万重。 却羡:反悔、羡慕。 秋山:秋天的山。 丹黄:这里指丹砂,一种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