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涨欲平堤,漾轻烟、目断遥天连碧。
嫩柳影沉黄,青御草、初酿一湖春色。
前山微雨,朝来试探疑添尺。
泛泛人如天上坐,浅压画船无力。
晴催一镜光开,任车争马骤,飞尘不入。
吹暖动游鱼,眠鸳冷、还见睡纹成织。
闲情记得,伤离南浦堪行恻。
无尽东流魂共逝,零泪落红交滴。

【注释】

⑴南浦:泛指江南一带。南朝宋王献之《临江仙》词:“何处江南,短亭短亭,参差烟树灞陵桥。”此处泛指江南水乡。壬午:南宋宁宗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作者曾应礼部试,得第一人及第,但次年即因母丧归家。“南浦”即指作者家乡,此诗是诗人在一次归途中所作。

⑵新涨欲平堤:春水初涨,河堤上积水未尽,水势渐趋平缓。新涨:新降下的雨水或河水。

⑶漾轻烟:水面上飘动着轻薄的烟雾。轻烟:细雾。

⑷目断遥天连碧:目光所及之处,天空与青翠的远山相接,一片苍青色。目断:望眼欲穿,形容景色之美使人陶醉,以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⑸嫩柳影沉黄:嫩柳枝上垂挂的柳叶颜色发黄,倒影在水中,如同柳叶被染成黄色。

⑹青御草:青色的香草,这里指荷叶。一湖春色:满湖水面上弥漫着春天的色彩。

⑺前山微雨:远处的山峰上刚刚下过一阵小雨。前山:靠近作者所在地的山。

⑻朝来试探疑添尺:早晨起来,作者猜想雨是否增加了一些。试探:猜测。疑添尺:仿佛有尺长似的。

⑼泛泛人如天上坐:游船缓缓行于水中,好像在天上一般。泛泛:悠闲的样子。人如天上坐:船上的人好像坐在天上一样悠然自在。

⑽浅压画船无力:轻轻压着船桨,船似乎没有一点力气。画船:用彩色的纸糊成的小船。

⑾晴催一镜光开:天气晴朗后,阳光照在湖面,波光粼粼。催:催促、催促之意。

⑿任车争马骤:任由车轮和马匹奔驰,竞相奔腾。

⒀飞尘不入:尘土飞扬却不沾身。

⒁吹暖动游鱼:春风拂过水面,使鱼儿欢快地摆动尾巴。吹暖:春风温暖。

⒂眠鸳冷:睡梦中的鸳鸯显得格外清凉、宁静。眠鸳:睡梦中鸳鸯。

⒃还见睡纹成织:醒来时发现鸳鸯睡姿宛若一幅精美的织锦图。还:归来之时。织:编织,织成图案的意思。

⒄闲情记得:想起当年离别时的情意。

⒅伤离南浦堪行恻:《诗经·小雅·采薇》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南浦即指此地,此处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⒆无尽东流魂共逝:无尽的流水带走了诗人的灵魂。东流:向东流淌的河流,代指生命流逝的方向。

⒇零泪落红交滴:泪水滴滴落下,汇成了红色的溪流。零泪:眼泪。落红:落花的红色。

【赏析】

这首诗写于南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春末,当时诗人刚由朝廷授首科状元及第而归故里。此诗为诗人归途中作,描写了江南春天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归乡后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

首联两句写春水涨潮,水势平缓。“新涨”,春水刚刚上涨;“欲平堤”,水位已接近岸边,即将平堤。“漾轻烟”写春水荡起的轻烟,“目断遥天连碧”写视线所能及的远处天空与青翠的山峦相连,一派苍茫的景象。“目断”二字极写景色之美,使人陶醉,以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嫩柳影沉黄”点明时间是春天,“青御草”写满湖的绿草。

颔联两句写春景中的人事。“前山微雨”,“微雨”是春雨,“朝来试探疑添尺”说春雨过后,山上云雾缭绕,仿佛比原来增添了许多。“泛泛人如天上坐”,“泛泛”是悠闲的样子,“人如天上坐”形容游人悠闲自得,好像在天上一般。“浅压画船无力”,船桨轻轻压着水,游船好像没有什么力量了。“晴催一镜光开”,晴日之后,阳光照亮了湖面,波光粼粼,犹如一面镜子被打开。“任车争马骤”,任凭车马竞相奔驰,竞相奔腾。这些句子写出了游人的悠闲自得,以及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颈联两句承上启下,写春景中的游人。“吹暖动游鱼”,春风送暖,使得池中游鱼欢快地摆动尾巴,好似在迎接游客的到来一样。“眠鸳冷”,睡在水边的鸳鸯显得特别清凉、宁静。“还见睡纹成织”,醒来时发现鸳鸯睡姿宛若一幅精美的织锦图,好像是在织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尾联两句写诗人的感慨。“闲情记得”,回忆起当初离别时的情意,“伤离南浦”,伤别南浦。南浦即指作者家乡。“无尽东流魂共逝”写无穷无尽的流水带走了诗人的灵魂。“零泪落红交滴”,泪水滴滴落下,汇成了红色的溪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怀,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