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堂喁诵夜忘疲。
寒余更漏迟。
挑灯闲说儿嬉事,爇炉火、清坐围棋。
吹笛何人,偏嫌指冷,眠唱小青诗。
无疑重席有经师。
文酒日追随。
岂图物换人亡后,剩深柳、冷落荒茨。
惟有梦魂,中宵寻到,恍惚似当时。

【注释】:

壬午: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梦旧游(壬午):梦中回忆过去的生活。

书堂:书房。喁(yú)诵夜忘疲:在书房里诵读,到深夜才感到疲倦。

寒余更漏迟:天气寒冷,夜深了,更漏还迟迟不响。更漏:古代报时器。

挑灯闲说儿嬉事:挑亮灯火,闲暇地谈论儿时嬉戏的事情。挑灯:点亮灯火。挑,点拨。

爇(ruò)炉火、清坐围棋:燃着火炉,悠闲地对局下围棋。爇,烧。

吹笛何人,偏嫌指冷,眠唱小青诗:吹笛的人是谁?偏嫌手指冰凉,便在梦中吟唱《小青赋》。吹笛:吹奏笛子。何人:谁?嫌:厌恶。偏嫌:偏偏厌恶。指冷:手指尖冰凉。眠唱:梦中吟唱。小青赋:即《小青赋》,唐崔铉所作。赋,文章。

无疑重席有经师:毫无疑问,现在还有位经学名家。重席:高座的席位。

文酒日追随:每天在一起饮酒论文谈经。文酒:文采与酒量。日追随:天天在一起。

岂图物换星移后:怎料想,物是人非,星移斗转之后。岂图:哪料到?

剩深柳、冷落荒台:只留下深深的柳条和冷落的废墟。剩:只。深柳:浓密的柳树。

惟有梦魂,中宵寻到,恍惚似当时:只有梦魂,在半夜里寻找,好像回到了当年。中宵:半夜时分。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追忆昔日读书时的生活情景;下片抒写对亡友的怀念之情。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切深沉,富有韵味。

“一丛花·梦旧游(壬午)”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当时作者因遭谗言罢官归乡,心情郁郁寡欢,于是借梦境回忆往昔,抒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起首两句“书堂喁诵夜忘疲。寒余更漏迟。”描绘了一个夜晚读书至深夜的景象,形象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其中“书堂喁诵”一词,既形容了读书时的专注神情,也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夜忘疲”三字则表达了作者长时间学习后的疲劳之感。而“寒余更漏迟”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寒余”这个词语,既描绘了夜晚寒冷的氛围,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令人不禁联想到作者在寂静的书堂中度过的一个漫长的夜晚。

接着两句“挑灯闲说儿嬉事,爇炉火、清坐围棋。”描绘了作者挑亮油灯,与朋友一同谈论小时候的快乐往事,并悠然自得地下着围棋的场景。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笑容,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念。同时,这两句中的“挑灯”“清坐”等词语则传达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欢笑与智慧的美好时代。

然后进入正题:“吹笛何人,偏嫌指冷,眠唱小青赋。”描述了吹笛者因为手指尖冰凉而抱怨的情况,并以此为契机,在梦中吟唱《小青赋》。这句诗既展现了吹笛人的无奈与辛酸,又表达了作者对那位朋友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眠唱”一词的使用,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优美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最后两句“疑是重席有经师,文酒日追随。”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朋友的回忆和怀念。其中“疑是重席有经师”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朋友学识渊博的敬佩之情,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而“文酒日追随”则描绘了作者与朋友经常一起品茶论道、交流学问的情景,展示了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

整首词作通过描绘作者在夜晚读书、谈论往事、吹笛吟唱等场景,展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