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秋老。
看梧桐飘尽,菊花残了。
染就新黄,树树做霜颜多少。
矮屋平桥浅水,惊犬吠、乱飞林鸟。
前步去、恰是穷途,问哭他何好。
烟渺。
逐荒草。
怪到处凄凉,似人怀抱。
汀芦寒绕。
急响萧萧起风杪。
亦有南来哀雁,孤影小。
一声云杳。
行复叹、将近夕,掩柴门早。
【注】:
- 红情:指深红色,这里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色。
- 野步:在郊外随意漫步。
- 郊原秋老:郊野的原野上,秋天已经过去了。
- 看梧桐飘尽,菊花残了:看到梧桐树和菊花都凋零。
- 染就新黄,树树做霜颜多少:树叶被染成了新黄色,树上到处都是像霜一样的叶子。
- 矮屋平桥浅水,惊犬吠、乱飞林鸟:低矮的房子、平坦的桥梁、浅浅的水,听到狗叫声和鸟儿乱飞的声音。
- 前步去、恰是穷途,问哭他何好:前面的路走完了,正好是尽头,问他为什么要哭?
- 烟渺:烟雾渺茫。
- 逐荒草:追随荒草丛生的小路。
- 汀芦寒绕:小洲上的芦苇被寒风吹弯了头。
- 急响萧萧起风杪:急促的号角声从空中吹出。
- 亦有南来哀雁,孤影小:也有南来的大雁,只有孤单的身影。
- 一声云杳:一声雁叫消失在云中。
- 行复叹、将近夕,掩柴门早:行走着又叹息,天快要黑了,赶紧关门回家。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感怀之作,表达了诗人在深秋夜晚的孤独与无奈。
全诗以“秋”字为核心,通过描绘秋景、感受秋意、抒发情感等几个方面,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韵味。
诗人以“郊原秋老”开篇,直接点明了季节背景。接着,通过对梧桐树和菊花的描述,勾勒出一个深秋的凄凉景象。然后,诗人将视角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感叹“问哭他何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常的感受。这种表达方式既直接又深刻,让人不禁深思。
诗人开始关注周围的环境。他描述了低矮的房子、平坦的桥梁、浅浅的水以及惊飞的鸟儿和狗叫声。这些细节描绘了一个宁静而荒凉的秋夜。同时,诗人也注意到了那些荒草丛生的小路,以及它们随风摇曳的景象。这种描述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使人仿佛置身于这个美丽的秋夜之中。
诗人还通过描绘号角声和雁叫声等声音元素,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其中,“急响萧萧起风杪”一句尤为出色,它不仅描绘了号角声的急促和嘹亮,还传达出了一种紧迫和不安的情绪。而“亦有南来哀雁,孤影小”则通过大雁的形象,传达出了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
诗人以“行复叹、将近夕,掩柴门早”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行复叹”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伤;“将近夕”则意味着天色将晚;而“掩柴门早”则表明了诗人想要早早关门归家的愿望。这种表达方式既简洁又有力,让人不禁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秋夜氛围。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