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隈兮江有汜,歌拥枻兮见王子。
揄修袂兮披长云,举绣被兮风纷纷。
蒙诟耻兮心靡它,君不知兮可奈何。
【注释】
隈:山弯
汜:大水
拥:把衣襟抱在怀中
见:看见
揄:展开
袂:长袖,袖子
披:覆盖
绣被:绣有花纹的被子
风:指云彩
诟(gòu)耻:耻辱
靡(mǐ)它:没有它
知:知道
奈何:怎么办
【译文】
山有弯曲的拐角江有广阔的水面。
抱着船边唱着歌儿看见了王子。
展开长袖覆盖天空,风吹起绣被纷纷扬扬。
蒙受耻辱心中没有其他念头,君王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赏析】
《越人歌》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楚声歌曲。此诗为“楚声”中的一支。《越人歌》以越人的口吻,描写越王勾践在会稽山上战败后,被吴王夫差拘禁于石室时的心情。全诗四章,每章十句,用比兴手法抒发了勾践被囚之苦和对复国雪耻的渴望。
首章先以“山有隈兮江有汜”起兴,“隈”,山曲;“汜”,水回。这两句写山的曲折和水的回环。勾践被困于会稽山上,他看到山的弯曲,想到自己的处境;听到江水的奔流,又勾起对故乡的思念。“隈”、“汜”二字,不但写出了山水的特点,而且暗示了勾践的困顿处境与内心矛盾。“歌拥枻兮见王子”以下八句,勾践唱出心中的哀怨,他歌唱自己的不幸遭遇:“歌”字,既是勾践自述,又是他自伤。“拥”,抱也;“见”,看见,即被囚于石室,见到吴王。“见王子”三字,既表明勾践是在向吴王诉说,又表明他已到了绝望的地步。
第二章“揄修袂兮披长云”,写他面对长云而展开的长袖。长袖,比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举绣被兮风纷纷”,“风纷纷”形容云彩飘荡的样子,这里比喻勾践内心的忧闷不安和愁云惨淡。“蒙诟耻兮心靡它”,写勾践忍受耻辱,不生二心。“君不知兮可奈何”一句,是说君王不知道他的苦衷啊!这一句表达了他对复国的希望,也是对君王的呼唤。
最后两章“蒙诟耻兮心靡它”,“君不知兮可奈何”,是前文的重复,是说君王不知道他的苦衷,可怎么办呢?这样反复咏叹,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此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将山的弯曲、水的回环与勾践的坎坷命运联系起来;将歌声的悠扬与内心的悲怆融为一体;将长袖的挥动与远大的志向相联系,表现了勾践忍辱负重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