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飞来寺,今朝始一登。
恍疑山是客,顿悟我曾僧。
钟响出幽壑,猿声啼古藤。
本无来与去,明日问南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正觉的《过峡山飞来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过峡山飞来寺——

  • 注释:飞来山指的是位于浙江安吉县的飞来峰,山上的灵隐寺是著名的古刹之一。
  • 赏析:此句开篇点明地点与寺庙,为后文描写做铺垫。

第二句:三过飞来寺,今朝始一登——

  • 注释:”三度”表示多次;”今朝”指现在。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多次经过飞来寺但未曾登临其上,此次终于实现夙愿。

第三句:恍疑山是客,顿悟我曾僧——

  • 注释:”恍疑”意为恍惚间觉得像是在客人身上,”曾僧”是指过去曾经出家为僧的人。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山林的关系,表达了一种超脱俗世、返璞归真的境界。

第四句:钟响出幽壑,猿声啼古藤——

  • 注释:”钟响”即寺庙中的钟声,”幽壑”指深谷之中,”猿声”则是山中猴子的叫声。
  • 赏析:描述了寺庙钟声回荡在山谷中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宁静。

第五句:本无来与去,明日问南能——

  • 注释:”本无”意为本来就没有;”南能”可能是指禅宗中的某位高僧或某种教导。
  • 赏析: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和修行真谛的理解。诗人认为世间万物本无来去之分,修行的目的就在于领悟这一真理,不必执着于任何事物。

综合赏析: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心灵自由的追求。通过对飞来寺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向往和对自然世界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也有对超脱尘世的理想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