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出从军,涉旬东南行。
文学托后乘,顾瞻亦已深。
中流万艘集,陶陶层波生。
凄风旗帜繁,秋日戈甲精。
沈阴结战气,唯闻金鼓声。
壮士何飞扬,各愿一先鸣。
志已驰九关,岂但怀不庭。
虽君在只尺,搔首未遑宁。
【注释】
-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题一作《代徐伟长自燕中寄》。燕,指燕京,今北京。
- 自我出从军:我自从离开家乡参军以来。
- 涉旬东南行:历时十天半月后开始向东南方向进军。
- 文学托后乘:以文才作为辅助的后盾。
- 顾瞻亦已深:回头看时已是深深的地方了。
- 中流万艘集:长江中流,无数船只集结。
- 陶陶层波生:江水浩浩荡荡,波澜壮阔。
- 凄风旗帜繁:凄厉的秋风使旌旗飘动不已。
- 秋日戈甲精:秋天的盔甲刀剑闪闪发光。
- 沈阴结战气:浓重的乌云密布,形成战斗气氛。
- 惟闻金鼓声:只能听到金铁交击的声音。
- 壮士何飞扬:壮士们多么神采飞扬啊!
- 各愿一先鸣:各自希望首先出战。
- 志已驰九关:已经奔赴到遥远的九华山。
- 岂但怀不庭:岂止是怀念故乡吗?
- 虽君在只尺,搔首未遑宁:即使你就在咫尺之间,我也无心去安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作者通过描绘壮丽的战场景象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自我出从军”,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背景,即一个从军的人。接着“涉旬东南行”描绘了行军的过程,历时十天半月后开始向东南方向进军。这两句诗简洁而有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第三句“文学托后乘”,表达了作者以文才作为辅助的后盾,与军队一同前行的决心。这句诗既显示了作者的才华横溢,也体现了他愿意为国家付出的精神。
第四句“顾瞻亦已深”,描述了作者回头看时已经是深深的地方了。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战争的厌倦。
接下来的诗句“中流万艘集,陶陶层波生”,描绘了长江中流,无数船只集结的壮观场面。江水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给人一种豪迈的感觉。
然后是“凄风旗帜繁,秋日戈甲精”,描述了凄凉的秋风使旌旗飘动不已,秋天的盔甲刀剑闪闪发光。这些描写都展现了战场上的紧张氛围和战士们的英勇形象。
最后两句“沈阴结战气,唯闻金鼓声”,“壮士何飞扬,各愿一先鸣”,表达了将士们多么神采飞扬啊!各自希望首先出战。这些句子充满了豪情壮志,展示了士兵们的英勇和无畏。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绘和对战士形象的刻画,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的才华横溢和爱国情怀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