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何翩翩,素波亦萧萧。
蒹葭澹馀映,长樯激流飙。
抚剑登高防,人马且逍遥。
空城何所有,杀气蔽旌旄。
日夕见烟火,四野飞蓬蒿。
边声起大江,谁知我心劳。
从军殊复乐,菲薄愧铅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出自《代燕诗并引》之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方舟何翩翩,素波亦萧萧。(翻译)船儿轻轻摇曳,水面也显得波光粼粼。
- 蒹葭澹馀映,长樯激流飙。(翻译)芦苇在水面上倒映着微光,船儿破浪前行激起水花。
- 抚剑登高防,人马且逍遥。(翻译)我握着剑登上高楼,放眼四野,心情愉悦无比。
- 空城何所有,杀气蔽旌旄。(翻译)空荡荡的城墙里没有一丝生气,战场上的杀气几乎遮蔽了旗帜。
- 日夕见烟火,四野飞蓬蒿。(翻译)夕阳下,可以看到四处的烽火和烟雾,田野上到处都是蓬草。
- 边声起大江,谁知我心劳。(翻译)远处传来战鼓声,让人心中不由得感到劳累。
- 从军殊复乐,菲薄愧铅刀。(翻译)虽然从军生活艰苦,但我还是觉得很快乐。对于自己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福气了。
注释:
- 方舟:船只
- 素波:白色的波浪
- 蒹葭:一种水生植物,此处比喻水面的倒影
- 晞:阳光照耀
- 旌旄:古代军队用来指挥的旗子,这里泛指旗帜
- 铅刀:比喻才能不高的人或物
- 菲薄:谦虚地自谦
- 殊复乐:确实很高兴
- 杀气:战争的紧张气氛
- 边声:边疆的战事声
赏析:
这首诗是高适表达自己从军生活的诗歌。通过描写从军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从军生活的复杂情感。首句描绘了从军途中船只的轻快与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然而,随后的内容却透露出从军生活的艰辛与压力。从“空城”到“长樯”,再到“杀气”和“旌旄”,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战场的氛围与自己的内心感受。
最后两句“从军殊复乐,菲薄愧铅刀”表达了尽管从军生活辛苦,但对于诗人而言,能从军已属不易,因此感到庆幸和快乐。同时,他也以自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才能有限,与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相比,自己显得微不足道。这种谦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