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奇鸟,朝阳曜其文。
下来兰池饮,罗网正纷员。
虽复就长缨,徘徊怀不群。
枳棘无安步,哀鸣激清云。
南山上有一只奇异的鸟儿,朝阳照耀着它的羽毛。
来到兰池里饮水,却遭到罗网的捕捉。
虽然被长缨束缚,但它仍然徘徊不安定。
枳棘丛中没有平坦的路,它哀鸣着飞向高空。
【注释】:
- 杂兴:即“闲情”或“即景”,指随意吟咏自然景物而抒发情怀的一种诗体。
- 其六:这是第六首诗。
- 朝阳曜其文:朝霞映照在鸟儿身上,使它羽毛上的花纹更加光彩夺目。
- 下来兰池饮:鸟儿来到兰花盛开的水边饮水。
- 罗网正纷员:鸟儿落入了捕鸟人精心布置的罗网中。
- 就长缨:被套在长缨上。
- 徘徊:这里指鸟儿无法挣脱罗网而四处乱窜。
- 安步:平缓的步伐。
- 枳棘无安步:枳树棘丛之中没有可以平缓行走的地方。
- 清云:指高耸入云的枳木和荆棘。
【赏析】:
此为组诗中的第六首,全诗写一鸟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但终因天性难移而落入罗网,表现了诗人对弱小生灵遭遇不幸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滥捕鸟类的不满之情。
第一句点出鸟儿的外貌特征,以“奇”字形容其羽毛之异,使读者产生一种新奇之感。
第二句写鸟儿来到兰池饮水,但结果却被罗网捕捉,生动地描绘出鸟儿被捕的惊险场面,同时暗示了下文鸟儿的命运。
第三、四句写鸟儿被套上长绳后,仍不甘心束手待毙,于是挣扎着飞来飞去,但终究摆脱不了罗网的纠缠。
第五句进一步写鸟儿被捕获的过程。鸟儿尽管被套上了长长的绳索,但仍能振翅腾空,不肯屈服于罗网。
最后两句写鸟儿在枳棘丛中无法找到出路,只得哀鸣着飞上高空,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深刻地揭示了鸟儿悲惨的命运。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通过描写鸟儿被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弱小生灵遭遇不幸命运的同情之情,并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滥用职权、滥捕鸟类的行为,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