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雨挂龙涔,清风啸虎林。
海浮西域至,江插洞天深。
小岭将遥集,名山岂陆沈。
地灵闻水乐,岫隐见云心。
金粟寒应结,香炉回自阴。
藤萝褰窈窕,台殿倚萧森。
石笋高遥笔,莲花净盍簪。
何须怀谢客,俱解越中吟。
【注释】 片雨:细雨。挂龙涔(cén),指细雨落在山涧。清风啸虎林,风吹过树林发出响声。海浮:水波荡漾。西域:古称西域为西域。洞天:道家语,指仙界。陆沈:陆地沉没,形容山峦叠翠、峰峦重叠,云雾缭绕的景象。小岭:小山岭。遥集:遥远聚集。名山:有名的山。岂:何。陆沈:陆地沉没,形容山峦叠翠、峰峦重叠,云雾缭绕的景象。地灵:地名灵,指浙江。闻水乐:听说水声悦耳。岫隐:山峰在云中隐藏。见云心:看见云的心事。金粟:佛珠。寒应结:寒冷应该凝结。香炉回自阴:香炉里烟雾缭绕。台殿倚萧森:楼阁殿宇依傍着幽深林木。石笋:岩石像剑一样的直插在地上。高遥笔:笔锋挺拔。莲花:佛家用语,比喻佛法广大无边。净盍簪(hā):《楞严经》中说:“净如莲华,菡萏初开。”意思是莲花初开时,花苞尚未完全开放,像一把未张开的伞,所以“净盍簪”用来形容莲花初开的样子。盍(hé):合。
【赏析】 诗人在浙江游赏灵隐寺,与子同游,与吴马诸公赋诗。此诗即写于灵隐寺游览之际。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句,押韵平仄相间,朗朗上口。
首联以景起兴。“片雨”点题,“挂龙涔”,是写雨后之景。“清风啸虎林”,是写风过后之景。两联对仗工整,写景细腻。
颔联承首联而来,描绘出一幅水墨画式的山岭图景。“海浮”二句,是写远眺所见之景。“小岭”三句,写近观所见之景。这四句中,前两联写的都是远景,而第三联和第四联所写的却是近景。
颈联承接第三联而来,进一步渲染山的景色。“地灵”“闻水乐”,是写山的灵气和水声之美妙。“海浮”、“江插”二句是说水从海中浮上来,山插入江中。“陆沈”、“洞天深”二句则是说山虽陆地沉没,但山势仍然高峻;虽然洞天幽深,但山中的云雾仍然缭绕。这两句也是写山的远景,但是与前面的“海浮”、“江插”相比,却更显得清幽。
尾联由写景转到抒情议论。“小岭”三句,写诗人登高望远之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名山大岭的向往之情。“地灵”二句,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后面诗句的铺垫。“何须怀谢客”,这是说诗人来到灵岩山,不必去拜访什么谢客。“俱解越中吟”,这是说在座的诸公都懂得越中山水之美,都会吟咏越中山水的佳作。
这首诗描写灵隐寺周围的美景,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