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城吹角月轮高,夜色侵灯拥二毛。
明发使君从此去,吴门飞雪见绨袍。
卢城送子与
卢城吹角月轮高,夜色侵灯拥二毛。
明发使君从此去,吴门飞雪见绨袍。
【赏析】:
李攀龙的《卢城送子与》是一首描绘边关将士离别家乡、奔赴战场的诗歌。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地表达了边关将士在告别家乡时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全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语言精炼,富有艺术感染力。
首句“卢城吹角月轮高”,描绘了边关的宁静夜景。卢城,指边远的城堡,这里常常驻扎着英勇的将士。当夜幕降临,军营里响起了号角声,月光皎洁,照亮了整个营帐。这一景象既展示了边关的壮丽景色,又为后文的离别情绪做了铺垫。
次句“夜色侵灯拥二毛”,则进一步描绘了将士们依依不舍的情绪。这里的“二毛”,指的是年迈的老将,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全,舍小家为大家,如今又要踏上征途,心中难免感慨万千。诗句通过对老将的形象刻画,表达了将士们对国家忠诚、对家人愧疚的情感。
第三句“明发使君从此去”,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离别。这里的“使君”,是指朝廷派遣来的官员,他们肩负重任,即将离开边疆,前往远方。而“从此去”则暗示了将士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对亲人的牵挂。
最后一句“吴门飞雪见绨袍”,则是诗人对将士们深情的祝愿。这里的“吴门”,指苏州一带,那里有著名的寒山寺,传说中有一座飞雪亭。而“见绨袍”则暗喻将士们身着厚重的军装,冒着严寒,依然坚守岗位。诗句通过这一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敬意和祝福。
《卢城送子与》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边关将士离别家乡、奔赴战场的壮烈情景,更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忠诚、对亲人愧疚的情感。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炼的语言,赋予了这首诗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