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客园林已十春,门前车马任红尘。
使君不为怜同调,何处蓬蒿得故人。
下面是对李攀龙的《重别魏使君 其二》逐句的注释和译文,同时附有作品赏析。
- 诗句解析:
- 谢客园林已十春:“谢客”指诗人自己,这里指的是他过去的生活环境,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已十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可能是诗人离开这个环境已经十个年头了。
- 门前车马任红尘:“门前车马任红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的回忆,门前车马来往如同红尘中的繁华,但这一切对于诗人来说已经成为过去。
- 使君不为怜同调:“使君”是指当时的魏使君,这里的“同调”可能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思想观念相似的人。”不为怜同调”意味着对方不关心或不重视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 何处蓬蒿得故人:“何处蓬蒿”指的是哪里能找到像以前一样的朋友,“蓬蒿”通常用来形容荒凉的地方,这里暗示了诗人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可以倾诉心声的朋友。
- 译文:
- 译文:谢客的园林已经度过了十个春天,门前的车马往来如同红尘中的繁华。
- 注释及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离开家园后,家园中的变化。十年的时间里,家园经历了许多变迁,曾经的繁华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尘世的喧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和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 译文:使君不为怜同调,何处蓬蒿得故人?
- 注释及赏析:这句话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失望和孤独。他认为,即使身处繁华的世界,也不会有人理解和关心他的思想和情感。这种孤独感和被遗弃的感觉让诗人感到非常痛苦和无助。然而,尽管感到孤独,他并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 注释及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渴望与人建立深厚的联系和友谊;另一方面,他又感到现实环境中缺乏这样的连接和理解。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但也激发了他更加珍惜与人为善、追求真挚友情的决心。
- 赏析:
- 文学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过去的家园和现在的环境,以及过去的友情和现在的孤独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变化。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失望,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决心。
-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集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探讨了友谊的珍贵和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李攀龙的《重别魏使君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现离别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家园、车马、使君等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力感,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