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登高节,相为吊古游。
砧声吴苑暮,雁影太湖秋。
得句频催和,行杯更旅酬。
风流堪入画,妙手学营邱。
【注释】:
- 相为吊古:一起凭吊历史遗迹。
- 砧声:捣衣杵击的声音。砧,捣衣石。
- 吴苑:即“姑苏台”,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古代吴国的宫殿所在,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汉书·地理志》说:“吴王阖闾城姑苏以为都焉。”
- 雁影:秋雁南飞时留下的轨迹。
- 得句频催和:指诗作完成后要多次催促别人来和。
- 行杯更旅酬:指饮酒作乐的宴饮。
- 风流:风度、才华。
- 妙手:技艺高超的人。
- 营邱:地名,在山东淄博市东。
【译文】:
偶遇登高节,相为吊古游。
砧声吴苑暮,雁影太湖秋。
得句频催和,行杯更旅酬。
风流堪入画,妙手学营邱。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与友人同登姑苏台,吟咏风月,共饮畅怀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首联“偶遇登高节,相为吊古游”表明了作者与朋友偶然相遇并一同登上姑苏台的原因——为了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颔联“砧声吴苑暮,雁影太湖秋”描绘了姑苏台周围美丽的秋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颈联“得句频催和,行杯更旅酬”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相互鼓励,共同享受美好的时光。尾联“风流堪入画,妙手学营邱”则赞颂了诗人与朋友才情出众、技艺高超的特点,将他们比作古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生动画面和古代雕塑家刘安的杰作,以此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与友人共饮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