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天申路,期寻福地游。
风林松子落,石窦乳泉流。
溪女行随伴,山花插满头。
道人能好客,炬火不须求。
这首诗描述了一次到天申宫的旅行经历。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注释:
- 游天申宫——开始时,诗人表达了对天申宫的向往和期待。
- 问讯天申路,期寻福地游——诗人在前往天申宫的路上,询问道路,期待在天申宫寻找一个福地。
- 风林松子落,石窦乳泉流——诗人看到风吹过树林,松子落下;石洞中有清澈的泉水流淌。
- 溪女行随伴,山花插满头——诗人看到溪边的女孩子们跟着他一起游玩,头上插满了山花。
- 道人能好客,炬火不须求——诗人感叹道人热情好客,不需要点蜡烛照明,因为自然之光就足够。
译文:
游天申宫,问讯路上,期待福地游。
风拂过林间,松子飘落;石洞清泉,水流潺潺。
溪边女孩欢歌笑语,头戴鲜花如画。
道人好客如春,无需烛火,自然之光已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首句“游天申宫”,表明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目的地的期待和憧憬。第二句“问讯天申路,期寻福地游”,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天申宫的美好向往,以及他希望在此找到幸福的愿望。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其中,“风林松子落,石窦乳泉流”两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而“溪女行随伴,山花插满头”两句,则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最后两句“道人能好客,炬火不须求”,则是对整个旅行经历的升华。诗人感叹道人的热情好客,以及他对于自然光的依赖,都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珍视和敬畏之心。
这首诗通过对天申宫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