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忽送汉臣还,再入承明供奉班。
怪得文章成五色,朝朝染翰近龙颜。
【注释】:
- 汉臣:指汉代的臣子,这里代指汉朝。承明殿是汉武帝时期所建,为朝会之所,后因以“承明”指天子之廷。
- 五色:指文章。
- 染翰:指用笔在纸上写信或作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殷正甫的赠别之作。前两句写春天来了,朋友将要离京回故乡去,诗人为他送别;后两句写他的文章一定会大放异彩,受到皇帝的喜爱。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深厚,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首句“春风忽送汉臣还”起势不凡,既点出“汉臣”,又写出了春风送来的消息,为下文埋下伏笔,也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忽送”一词,把春风拟人化、人格化了,使人觉得春风吹来时,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这位汉臣从远方带回京城。这种写法,不仅使诗句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汉臣”指的是汉代辞赋家扬雄(字子云),他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也是著名的辞赋作家。他的辞赋,在当时就很有名望。这里说他“忽送”,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他已经去世很久了。“还”字则表明他还没有死,只是暂时离开了京城,所以诗人才会如此地感到意外和高兴。
次句“再入承明供奉班”,承接前句而来,进一步说明这位“汉臣”即将回到京城。这里的“承明”,指皇宫中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史官署,也就是后来的翰林院。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承明殿设置东、西两宫,东宫称“外朝”,西宫称“内朝”。这里的“供奉”,是指做侍从,即翰林官。翰林官的职责就是起草诏令文书,供皇帝阅读和参考。由于杨雄曾做过这些工作,因此诗人把他称为“汉臣”。这里说“再入”,是因为在此之前,他也曾离开过朝廷去做过一次翰林官的职务。“承明供奉班”,既写出了他这次回来的原因,也表现了他对这次重逢的喜悦之情。
末句“怪得文章成五色,朝朝染翰近龙颜”。这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最精彩的地方。“五色”指的是五彩缤纷的文章,这里既指文章写得好,又暗指文章的色彩绚丽多彩;而“龙颜”则是皇帝的意思。这里说杨雄的文章一定会大放异彩,受到皇帝的喜爱。诗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杨雄的文采非凡,他的文章色彩绚丽多彩,就像五彩缤纷一样;而他的文章又是那么优美动听,像音乐那样美妙动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那么好,皇帝一定会喜欢读他的书。因此,诗人相信杨雄这次回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
这首诗的语言平白如话,却能表现出深厚的友谊。诗人通过写自己和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他今后事业成功的祝愿,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整首诗歌构思精巧,层次分明;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