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分符汉省郎,风烟汝颍更相望。
府中但得平舆吏,他郡从教下凤凰。
通过分析李攀龙的《汝宁徐使君·其三》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明朝时期的政治背景、文学风格以及作者的个人情感。下面将逐句解释诗句:
- 天子分符汉省郎
- 解析:这里的“天子”指的是皇帝或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分符”则意味着皇帝授予官员某种权力或责任。”汉省郎”可能是指汉朝时期的官职或地方行政单位,这里的官员负责地方治理。整体而言,这句诗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信任与委托,体现了朝廷的权威与地方官员的职责。
- 风烟汝颍更相望
- 解析:“风烟”通常指自然景观中的风和烟雾,这里用来描绘地理环境或景象的广阔。“汝颖”可能指的是河南的汝河与颖河,这两个河流在古代是重要的交通和灌溉渠道。”更相望”强调了这两地之间的频繁往来和联系。这一句表达了两地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 府中但得平舆吏
- 解析:这句诗中的“府中”指的是某个政府机构或官府所在地。“平舆吏”可能是指该官府中的一名普通官员或助手。”但得”表明这位官员虽职位卑微却能胜任其职。整体上,这句诗传达了一种对基层公务员的赞美和对其才能的认可。
- 他郡从教下凤凰
- 解析:“他郡”指的是其他郡县,暗示着这首诗涉及多个地区的交流和影响。”从教下凤凰”比喻这些地区能够吸引和培养优秀的人才,如同凤凰般高贵。这句话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人才流动和提升的期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化和政治精英的重视。
赏析: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政治理念和对地方官吏的赞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引入了历史和文化元素,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深意。
评析:在明代后期的文人诗歌中,此类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个人情感色彩,李攀龙的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不仅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也是对国家政策的一种肯定。
《汝宁徐使君·其三》不仅是一首描述地方官员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政治和文化意义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