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洏竟何益,誓将求四方。
崎岖指东广,迢递转西江。
行行异川陆,冉冉变温凉。
层峦翳云日,巨浸腾蛟龙。
畏途良险艰,十步九徬徨。
谁谓君门远,万里终能通。
陈情叩阍陛,昩死干贤王。
【注释】
涟洏:水边。
七章:《尚书》中的一篇文章,是舜让禹治理洪水的政令,共分七篇。
悯(mǐn)吴孝子:怜惜吴孝子的遭遇。
廷用:人名。
其五:指诗的第5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名叫吴孝子廷用的同情和慰问之作。全诗通过“烈风”这一比喻手法来表达吴孝子在赴京应试途中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
首联“涟洏竟何益,誓将求四方”,诗人以涟洏为喻,指出自己虽然身在江边,但并不能给吴孝子带来任何帮助,只能祝愿他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对吴孝子的期望。
颔联“崎岖指东广,迢递转西江”,描述了吴孝子从东方出发到西边的长途跋涉,以及沿途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险阻。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吴孝子行程的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对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
颈联“行行异川陆,冉冉变温凉”,进一步描写了吴孝子在旅途中遇到的变化。他走过不同的山川河流,经历了四季更替带来的冷暖变化。这两句诗既形象地描绘了吴孝子的所见所感,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变迁的感受。
尾联“层峦翳云日,巨浸腾蛟龙”,则是诗人对吴孝子未来命运的祝愿。他相信吴孝子在经过艰难的考验后,终将获得成功。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吴孝子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以“烈风”为引,通过对吴孝子行程的描述和对他未来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道路的感悟。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