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梧生南岳,枝叶交相加。
孤生不自异,众木何其多。
凤凰翔中天,时来息其柯。
中郎久不作,奈此良材何。
谁能为琴瑟,奏曲谐云和。
遂令清庙器,寂寞捐山阿。
《赠沈启南》
椅梧生南岳,枝叶交相加。
孤生不自异,众木何其多。
凤凰翔中天,时来息其柯。
中郎久不作,奈此良材何。
谁能为琴瑟,奏曲谐云和。
遂令清庙器,寂寞捐山阿。
注释:椅梧是梓树,生长在南岳衡山,它的枝叶互相交织。
独自生长而不感到孤独,众多的树木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凤凰飞翔于高高的蓝天之中,时而停留在树上休息。
司马相如(中郎)长时间没有创作了,这美好的人才怎能被埋没呢?
谁能弹奏琴瑟,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
最终使这些乐器无用武之地,只好弃置于山林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梓树比人。诗的开头四句,从梓树的生长特点写起。它生长在南岳衡山,枝叶繁茂,交相掩映。它虽然独自生长,但并不显得孤单,因为它周围有许多树木,它们与它一样茁壮成长。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梓木的生长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表达了梓木的生命力旺盛,不因独处而自卑的特点。
接下来的八句,诗人把注意力转向梓木本身。诗人用“孤生”和“众木”作对比,突出了梓木与众不同的特质。然而,尽管梓木有如此独特的品质,但它仍然无法摆脱被遗弃的命运。最后两句,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谁能为我弹奏一曲优美的音乐呢?最终让那些高雅的乐器失去了它们的舞台,只能在山野中默默无闻了。
整首诗通过对梓木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才华被埋没、无人赏识的感叹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比喻、反问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