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高斋万木齐,白云长在楚天西。
落霞一散烧丹火,秋水遥通濯锦溪。
伏枕自来诗不废,扁舟谁为酒同携。
南峰尽作莲花色,曾是王乔隐遁栖。
《寄题况吉甫药湖别业在荷山下》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湖上高斋万木齐,白云长在楚天西。
落霞一散烧丹火,秋水遥通濯锦溪。
伏枕自来诗不废,扁舟谁为酒同携。
南峰尽作莲花色,曾是王乔隐遁栖。
接下来我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含义、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价值:
诗句翻译与注释
- 湖上高斋万木齐:描述了一个宽阔的湖水之上,有一座宏伟的亭台或住所,四周树木丛生,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的“高斋”可能意味着这个建筑位于高处,视野开阔。
- 白云长在楚天西:“楚天”通常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用来形容天气晴朗,天空中的白云似乎无穷无尽。
- 落霞一散烧丹火:描绘了夕阳落下时,晚霞如燃烧的火焰般绚丽多彩,给人一种温暖而浪漫的感觉。
- 秋水遥通濯锦溪:形容秋天的水色清澈透明,仿佛可以洗涤掉一切尘埃。这里的“濯锦溪”可能是一个地名,暗示着水的纯净和美丽。
- 伏枕自来诗不废:即使躺在枕头上,也不放弃诗歌的创作。这里的“诗不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坚持。
- 扁舟谁为酒同携:可能是指有人愿意与诗人共乘一条小舟去旅行,一起享受美酒带来的愉悦。
- 南峰尽作莲花色:形容山峦被夕阳染成了美丽的莲花颜色。这里的“莲花色”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曾是王乔隐遁栖:王乔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曾隐居在山林之中。这里可能意味着这个湖边的地方曾经是王乔隐遁的地方,充满了神秘和宁静的气息。
赏析
李攀龙是明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风格豪放,善于运用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诗不废”和“谁为酒同携”等句子,都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仍然保持乐观和热情的态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写作背景
李攀龙出生于山东历城,自幼家境贫寒,但他热爱诗歌,厌弃繁琐的经学学问。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他考中进士,随后担任刑部广东司主事、陕西提学副使等职,官至河南按察使。然而,他在母亲去世后,因心痛病卒于官署,终年仅三十五岁。李攀龙一生坎坷,但在他的诗歌中,我们总能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寄题况吉甫药湖别业在荷山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攀龙卓越的文学才华,更传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李攀龙个人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