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擅西湖,烟花弥漫天下无。
石湖在吴苑,佳丽亦足雄吾苏。
青山巃嵷抱湖涘,吴台越城两荒址。
紫薇舍人天上归,乞得天书贲湖水。
湖水东西流,世人相续游。
古人不可见,今人来不休。
古人今人日更改,湖上青山镇长在。
梵宇琳宫几废兴,湖波依旧东流海。
许君约客为春游,绣被锦帆青翰舟。
攀岩践穴肆探讨,□洄击汰相夷猷。
山岚湖渌可手掬,大笑拂入杯中浮。
举杯仰天作鲸吸,沃溉胃肾资冥搜。
时时得句辄呕出,锦囊错落骊珠投。
暮归列炬照湖上,水波涌沸鱼龙泅。
蹇余汲汲尘中走,与约谁知此言负。
想像清欢寤寐间,侧身西望长搔首。
作诗聊寓不平鸣,有命重游尚须后。

【注释】

许子厚:名不详,字子厚。约游石湖:与子厚约在石湖游玩。余以事沮(jǔ)之:因为我有事而阻止了这次出游。

诗:这里指诗歌。谢:向子厚道歉。

【赏析】

这是一首写约友游石湖的诗歌。作者因公私杂事耽误了与友人游石湖的良机,于是写了这首诗给子厚。全诗从游石湖这一中心落笔,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同时寄寓着作者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开头两句点题,“石湖”是西湖的别称。《杭州志》记载:西湖周围群山环抱,有苏堤、白堤等名胜古迹。“烟花”即指花柳烟云,形容西湖景色美丽。首句说西湖风景如天上的美景,天下无双,第二句说石湖的美景也足以使吴越地区风光独秀于苏州。这两句是说,石湖之美,不在西湖之下。

三、四两句承前启后,用典丰富。紫薇舍人,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在唐宪宗时任紫薇令。天书贲湖水,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任潮州刺史时,曾将《昌黎先生集》遗世,后来韩愈又把《潮州重修开元寺感应塔碑记》刻成石碑立于潮州城东门,并作诗曰:“此碑一坏,其祸不远。”后人便把“贲湖”改为“碑湖”。

五、六句是写石湖的自然美。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青山环绕着湖的北岸,而南岸只有荒废无主的吴台和越城。

七、八句是写石湖的人文美。紫薇舍人离开朝廷后,回到故乡杭州隐居,自号紫微居士。他写的《长恨歌》,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这里,诗人用紫薇舍人的典故,表明自己的清高品格。

九、十句是议论。古人与今人不同,世事变化无常,但青山依旧屹立不倒。梵宇琳宫几度兴废,但湖波依旧向东流淌不息。这两句是说,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大自然的永恒不变是不会改变的。

十一、十二句是想象。紫薇居士与朋友一起游石湖,攀岩践穴,探奇寻幽,泛舟湖上,尽情畅游。他们手掬山岚、湖水,大笑入杯,举杯仰天大吸一口气,然后吐入湖水中,以此涤除胸中的郁闷。

十三、十四句是议论,写友情深厚。诗人说,我们时时有诗兴发,每有佳句就拿出来吟哦,这些佳句就像锦绣般的宝囊,珍珠似的贝壳,光彩夺目,令人赞叹。最后一句,诗人说自己有时高兴得忘乎所以,常常忘了时间,直到暮归才点燃火炬照见湖上的美景。

十五、十六句是想象。诗人说,我急于赶回家中去,却因为和朋友约定了春游而误了时间。

十七至二十句是议论。诗人说,我在心中想象着清闲欢乐的时刻,可是身不由己地西望远游。写诗是为了表达心中的不平,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再游石湖。

这首诗是写给朋友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