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东与海相通,大浪掀天难使篷。
今夜且来洲里宿,明朝又怕日高风。

太湖东与海相通,大浪掀天难使篷。

今夜且来洲里宿,明朝又怕日高风。

【注释】
震泽:今江苏省苏州市,古代以盛产竹而得名。竹枝词:一种流行于巴蜀、楚地的曲调诗。竹枝:即《竹枝》,是一种民间歌曲形式。送:赠送。中书李舍人:中书省的官员,此处特指一位叫李舍人的文官。

【译文】
太湖的水与东海相连通,巨大的波浪拍打着船只难以航行。今晚暂且在此湖边过夜,明天又恐怕会被清晨的阳光和微风所伤。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史鉴在为中书省的一位名叫李舍人的文官送行时所作。诗中的“太湖”指的是中国东部的大湖——太湖。而“东与海相通”,则形容了太湖与东海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作为长江下游入江口的巨大水道功能。诗的首句“太湖东与海相通”,描绘了太湖与大海之间紧密的联系,暗示了太湖作为长江下游入江口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人物的描写。“今夜且来洲里宿,明朝又怕日高风。”这两句表达了对李舍人即将离去的不舍,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挑战的忧虑。通过这种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描绘了太湖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通过对太湖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