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垣法象切三台,御史中丞宪府开。
参执庙堂刀笔吏,兼提郡国羽林材。
烟尘部索临东夏,节钺朝恩压外台。
直拟贼平答明诏,谁知投杼自天来。
注释:微垣(皇宫内门)法象切三台,御史中丞宪府开。
参(参与)执(执行、执掌)庙堂刀笔吏,兼提郡国羽林材。
烟尘部索临东夏,节钺朝恩压外台。
直拟贼平答明诏,谁知投杼自天来。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送谢中丞还蜀》中的一首。全诗共四首,此为其一。这首诗通过对谢中丞在任期间所作贡献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首联“微垣法象切三台,御史中丞宪府开。”描绘了谢中丞担任御史中丞时,其职责和权力之大,如同微垣(皇宫内门)一般高远而神秘,象征着他的官职和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谢中丞的敬仰之情。
颔联“参执庙堂刀笔吏,兼提郡国羽林材。”进一步描绘了谢中丞在任期间的作为。他不仅仅是一位执法者,更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领导者,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秩序。同时,他也是一位懂得人才的人,擅长发现和培养人才,为朝廷输送了大量的栋梁之才。
颈联“烟尘部索临东夏,节钺朝恩压外台。”则描绘了谢中丞在任职期间,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面对敌人的侵略,他毫不退缩,英勇抵抗,展现了一名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他也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成为了朝廷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尾联“直拟贼平答明诏,谁知投杼自天来。”则表达了作者对谢中丞的深深敬意。他不仅是一位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位智慧的政治家。他的智勇双全,使得敌人闻风丧胆,最终赢得了胜利。然而,他的胜利并非来自自己的力量,而是得益于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他的胜利也是值得尊敬的。
整首诗通过赞美谢中丞在任期间所作贡献,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对英雄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