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成僻性,非不爱明时。
白发终怜我,青山好属谁。
连城高一抱,流水妙相知。
君自墙东客,行藏岂更疑。
注释:
那堪:哪堪,怎能忍受?成僻性:安于偏僻的性格。
非不爱明时:不是不想在光明的时期出仕。
白发:年老的头发。怜我:怜惜我。
青山:青山绿水,常用以比喻家乡或友人的所在地。
连城:用来形容价值很高的东西。
行藏:出处、去留。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是作者被贬官后寄给好友元美的一封书信中的一部分。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元美的喜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首句“那堪成僻性”,意思是说,怎能承受这种偏僻的环境呢?这里使用了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辛酸。
次句“非不爱明时”,意思是说,并不是不喜欢光明的时代。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白发终怜我”,意思是说,即使头发已经白了,也还是希望有人能怜惜自己。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执着。
第四句“青山好属谁”,意思是说,青山美景应该属于谁?这里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对美景归属的疑惑和思考。
第五句“连城高一抱”,意思是说,连城(古代一种贵重的玉)的高度只有一抱(古代的长度单位,约等于一米)。这里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了青山的美丽。
第六句“流水妙相知”,意思是说,流水与青山相互了解,相互欣赏。这里诗人用流水来比喻友情,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和珍视。
最后一句“君自墙东客”,意思是说,你就像那个站在墙东的人一样,虽然身在墙东,却依然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