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看春色,萧条客自禁。
风尘为郡过,踪迹抱关深。
不尽传经意,难言作赋心。
故人多道路,薄宦有登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中的提示进行作答。此题要求分析诗中“风尘为郡过”的“风尘为郡过”一句的表达作用及“故人多道路,薄宦有登临”两句的抒情方式。“风尘为郡过”的意思是:在战乱频繁的长安,我以太守的身份度过。这一句是说:我以一介布衣身份来到长安,却以太守的身份度过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一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而“故人多道路,薄宦有登临”两句则是说:所以很多人为了生计奔波,我这个做官的人也有登高的志向。这是写景抒情,借自然景象抒发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之情。
【答案】
译文:在动乱的长安,我作为一介布衣以郡守的身份度过。很多故人因战乱奔波,我也常常登高远望。
赏析:①此诗首联写诗人来到长安后的心情。长安是唐代政治中心的所在。诗人身经战乱,流离失所,来到长安,心情非常复杂。“发长安”,点出时间、地点、事由。“客自禁”,是说自己像客游他乡的异乡人一样,受到官府的拘管,不能随便行动。“萧条”,指荒凉萧瑟。这里既形容长安城的景象,也暗寓了自己此时的心境。
②颔联写诗人在长安的处境。“为郡”,即做官。“风尘为郡过”,意谓自己以布衣之身,来到长安担任官职。“为郡过”,是说因为要当郡守,所以才来。“为郡”,是做郡守,也就是做地方长官。“过”,是动词,意思是路过,经过。这句说:我在长安担任郡守,但内心还是感到凄凉寂寞。“风尘”二字用得传神,不仅写出了长安地处边陲,远离中原,而且写出了长安一带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③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风尘为郡过”,是说因为要当郡守,所以才来。“踪迹抱关深”,是说自己虽然做了郡守,但仍然像隐士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多少政绩可以留传。“抱关”,抱关吏,掌开关门。这里指掌管城门的小吏。“深”,是形容词,指隐居的样子。两句的意思是:我虽然做了郡守,但仍然像隐士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多少政绩可以留传。
④尾联是说自己虽然做着官,但仍像隐士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多少政绩可以留传。“故人多道路,薄宦有登临。”两句都是说自己虽然做了官,但仍像隐士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多少政绩可以留传。“多道路”,“薄宦”,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多道路”,意思是到处奔走谋生。“薄宦”,意思是微薄的官职。两句的意思是:所以我有很多朋友在路上奔波谋生,我这个做官的人也有登上高处的愿望。“故人多道路”,“薄宦有登临”,都是说自己虽然做了官,但仍像隐士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多少政绩可以留传。
⑤这首诗前二句写诗人初到长安时的感慨。长安是唐代政治中心的所在。诗人身经战乱,流离失所,来到长安,心情非常复杂。“发长安”,点出时间、地点、事由。“客自禁”,是说自己像客游他乡的异乡人一样,受到官府的拘管,不能随便行动。“萧条”,指荒凉萧瑟。这里既形容长安城的景象,也暗寓了自己此时的心境。“为郡”,即做官。“风尘为郡过”,意谓自己以布衣之身,来到长安担任官职。“为郡过”,是说因为要当郡守,所以才来。“为郡”,是做郡守,也就是做地方长官。“过”,是动词,意思是路过,经过。这句说:我在长安担任郡守,但内心还是感到凄凉寂寞。“风尘”,二字用得传神,不仅写出了长安地处边陲,远离中原,而且写出了长安一带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⑥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风尘为郡过”,是说因为要当郡守,所以才来。“踪迹抱关深”,是说自己虽然做了郡守,但仍然像隐士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多少政绩可以留传。“风尘”,意为战火纷扰、社会动荡。“为郡过”,意思是因为要做郡守,所以才来到这里。“踪迹抱关深”,意思是指自己虽然担任了郡守之职,但却过着隐居般清静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政绩可供后人称赞。
⑦尾联是说自己虽然做着官,但仍像隐士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多少政绩可以留传。“故人多道路”,意思是说很多的朋友都在四方奔波谋生。“薄宦有登临”,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小官,也有攀登仕途的愿望。两句都是说自己虽然做了官,但仍像隐士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多少政绩可以留传。
⑧最后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做着官,但仍像隐士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多少政绩可以留传。“故人多道路”,意思是说很多的朋友都在四方奔波谋生。“薄宦有登临”,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小官,也有攀登仕途的愿望。两句都是说自己虽然做了官,但仍像隐士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多少政绩可以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