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贼破雨萧萧,旱魃搀枪一日消。
思妇解叹呜鹳垤,归军应湿画龙标。
沙清凯路歌偏壮,柳向营门色渐娇。
况是赏筵灯火近,月明笳鼓醉春宵。
【注释】黄巾贼:指黄巾起义军。平贼:平定起义。兼值时雨:恰逢及时的雨水。有感:有所感慨。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诗人通过描写战乱后的场景来抒发对战争的痛恨和对人民的同情。全诗以“酬黄工部平贼之作兼值时雨有感”为首句,点明主旨。
首句中的“破”字,写出了黄巾起义军对东汉王朝的冲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起义军的力量之大。次句中的“搀枪”二字,写出了旱魃的威力之大。旱魃,古代神话中掌管水灾的鬼魅,此比喻旱灾的严重情况。一日消,则说明旱魃被打败了。三、四句写归军将士受到雨水的滋润,士气大振。鹳垤,传说中鹳鸟筑巢的地方,这里借指战场,而“呜鹳垤”即指鸣金收兵。归军应湿画龙标,归军将士归来,他们身上沾满尘土,应该得到一点清洁的休息。画龙标的典故出自《晋书·桓温传》,桓温北伐前在江边立碑刻文,其文云:“当复与君会于此,痛饮二十斗酒,公得自由,吾便醉。”这里的龙标,就是那面著名的“流杯池”。五、六句写战后的景物。沙清,形容战后的沙场;凯歌,指凯旋的军乐。沙场的歌声更加壮阔。柳向营门色渐娇,营门之外杨柳开始发芽,色彩也变得娇美可爱。七、八句写赏花宴的情景。赏筵灯火近,赏花宴设在灯光之下,十分热闹。月明笳鼓醉春宵,月明之夜,笛声悠扬,笳声响起,使人们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夜之中。
此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通过对战后景色的描写,反映了战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