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临雍出紫宸,上公承召促朱轮。
衣冠两度逢殊典,礼乐千年重大伦。
听讲坐依龙衮近,拜恩归赐锦袍新。
歌成振鹭情何限,东望尼山万古春。
诗句解释及赏析:
- “圣主临雍出紫宸”
- 注释:“圣主”指的是明君,“临雍”表示皇帝亲临。“出紫宸”指的是离开皇宫。
- 译文:明君亲临治理的地方(指曲阜的孔庙)。
- “上公承召促朱轮”
- 注释:“上公”是对高官的称呼,“催朱轮”意味着催促其上车。
- 译文:尊贵的官员被召唤去催促他的马车。
- “衣冠两度逢殊典”
- 注释:“衣冠”通常指的是士大夫或文人。此处特指朝廷中官员们的服饰。“殊典”指的是特殊的重要事件或任务。
- 译文:文官两次遇到重大任务(指担任重要官职)。
- “礼乐千年重大伦”
- 注释:“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指通过礼乐来维系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重伦”指的是重视和尊重传统的伦理关系。
- 译文:礼仪和音乐千年以来都是维持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 “听讲坐依龙衮近”
- 注释:“听讲”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聆听教诲,“龙衮”是一种古代官员的服饰。“龙衮近”意味着在皇帝身边听讲。
- 译文:在皇帝的左右听取教诲。
- “拜恩归赐锦袍新”
- 注释:“拜恩”指的是感谢皇恩。“赐锦袍”是古代的一种赏赐。
- 译文:感激皇恩赐予的新锦袍。
- “歌成振鹭情何限”
- 注释:“歌成”可能是指宴会或集会结束时歌唱结束。“振鹭”可能是指振翅飞翔的白鹭,常用来比喻高尚的情操。
- 译文:歌唱结束,那种高尚的情感无限延伸。
- “东望尼山万古春”
- 注释:“东望尼山”指的是向东眺望孔子的故乡(尼山)。“万古春”意味着恒久不变的美好。
- 译文:向东眺望孔子的故乡(尼山),感受到那里恒久不变的美好春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明君、贤臣以及传统礼仪文化的赞美,通过描绘官员在皇帝身边的场景,强调了礼仪和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及其故乡孔子家乡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