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雨溢波不流,两车渡水轩若浮。
车轮载重轧巨牛,牛力尚可行人愁。
后车在水前在丘,欲进却顾且复休。
山途野店阻且修,日云暮矣不得留。
胡儿健马双络头,肩载糗橐无戈矛。
得非遗寇居边州,或者俘获随官邮。
穷庐不作风雪囚,道路虽险无离忧。
圣朝有道锋镝收,胡我赤子非仇雠,谁哉更起筹边楼。

诗句翻译与赏析:

平川雨溢波不流,两车渡水轩若浮。
车轮载重轧巨牛,牛力尚可行人愁。
后车在水前在丘,欲进却顾且复休。
山途野店阻且修,日云暮矣不得留。
胡儿健马双络头,肩载糗橐无戈矛。
得非遗寇居边州,或者俘获随官邮。
穷庐不作风雪囚,道路虽险无离忧。
圣朝有道锋镝收,胡我赤子非仇雠,谁哉更起筹边楼。

1. 逐句解析:

  • 平川雨溢波不流,两车渡水轩若浮。 (平川雨溢)

  • “平川”指的是宽阔的平原。

  • “雨溢”表示降雨泛滥。

  • “波不流”意味着水面平静,没有波浪。

  • “两车渡水”描述两辆车在雨中艰难地渡河的场景。

  • “轩若浮”形容车辆在积水中行驶如同浮动。

  • 车轮载重轧巨牛,牛力尚可行人愁。 (车轮载重)

  • “车轮”指的是车的轮子。

  • “载重”表示车辆承载着很重的货物或重量。

  • “轧巨牛”形容车轮压过巨大的物体时发出的声音。

  • “牛力尚可行人愁”说明尽管牛的力量足以支撑车辆前进,但人们因为担忧而感到忧虑。

  • 后车在水前在丘,欲进却顾且复休。 (山途野店阻且修)

  • “后车”指的是随后的车。

  • “在水”可能指车辆停靠在水中或经过水域。

  • “在丘”可能是指车辆停靠在某个小山丘上。

  • “欲进却顾且复休”描述车辆想要继续前行但又停下来观望的情景。

  • 山途野店阻且修,日云暮矣不得留。 (日云暮矣不得留)

  • “山途”指的是山区的道路。

  • “野店”可能是指路边的小客栈或住宿地点。

  • “阻且修”意味着道路被阻挡且需要修理。

  • “日云暮矣不得留”表达的是天色已晚,无法停留的意思。

  • 胡儿健马双络头,肩载糗橐无戈矛。 (胡儿健马双络头)

  • “胡儿”指的是胡人或少数民族的孩子们。

  • “健马”指健壮的马。

  • “双络头”可能是指马具,用来装饰和保护马匹。

  • “糗橐”指的是干粮袋,用于储存食物和物资。

  • 得非遗寇居边州,或者俘获随官邮。 (得非遗寇居边州,或者俘获随官邮)

  • “得无”是口语中的“难道”,“得无”在这里用作反问语气。

  • “寇”指的是侵犯者或敌军。

  • “居边州”意味着居住或驻扎在边境地区。

  • “或者俘获随官邮”表达了可能是被俘也可能是被俘虏的情况,跟随官邮即由官府安排运送。

  • 穷庐不作风雪囚,道路虽险无离忧。 (穷庐不作风雪囚)

  • “穷庐”指简陋的住所。

  • “风雪”指恶劣的天气。

  • “囚”通常用来形容被囚禁的状态,这里可能是指被困。

  • “道路虽险无离忧”说明即使道路艰难险峻,也没有离开的忧虑。

  • 圣朝有道锋镝收,胡我赤子非仇雠,谁哉更起筹边楼。 (谁哉更起筹边楼)

  • “圣朝”指朝廷或政府。

  • “有道”表明社会正义得到伸张。

  • “锋镝”指武器,这里比喻为锋芒和箭靶。

  • “收”暗示了战争或冲突的结束。

  • “胡我赤子非仇雠”表明胡人与自己是友好关系,不是敌人。

  • “谁哉”是询问是谁,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 “更起筹边楼”可能意味着有人重新建立边防设施或考虑军事策略。

2. 总结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作者对和平与安全的追求。首句“平川雨溢波不流”以自然景象引入主题,展示了雨后河流平静的景象。随后四句分别描绘了不同角色在雨中的行动与心境,从马车夫、牛等动物到行人,表现了人们在逆境中的相互关照和共同奋斗的精神。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视,认为即使在艰难时刻,也应保持乐观态度,共同面对挑战。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的期望以及对当前困境的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更传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对于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