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南多竹园,朱家种竹秀且蕃。
根如蟠龙叶翥凤,上蔽倒景回清暾。
南池水清绿于染,影带晴江春冉冉。
中林断处忽青山,门外笔峰秋数点。
竹园老翁长爱诗,读书教子鬓成丝。
台骖郡驾日相逐,涧雨岩风无改时。
柏台成臣霜雪姿,南历岭海西豳岐。
十年襟袍画图见,万里平安书札知。
秋曹郎官清比竹,身著青袍佩苍玉。
竹林在园书在屋,如此传家殊不俗。
君家未贫贫亦足,有园可居书可读。
我家湖南子乡曲,无竹无居但空谷。
归当坐子青石床,净洗胸中尘万斛。
【注释】: 桂阳县南多竹园,朱家种竹秀且蕃。 竹园老翁长爱诗,读书教子鬓成丝。 台骖郡驾日相逐,涧雨岩风无改时。 我家湖南子乡曲,无竹无居但空谷。
赏析:此诗为朱中孚自题其宅中之竹而作的七言律诗。诗人在《桂阳县》一诗中,就提到“朱家种竹秀且蕃”,因此,这首诗自然也是以竹为题材,不过与《桂阳县》相比,这首诗更加具体、形象地描绘了竹的生长状态,也表达了朱中孚对竹林的喜爱和对竹的珍视之情。
首联“朱家种竹秀且蕃”是全诗的开端,诗人首先介绍了自己家种植竹子的情况。在这里,诗人用了两个动词“种”和“秀”,分别表示种植和生长,通过这两个动词,诗人将竹子的生长过程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同时,“秀且蕃”三个字也很好地概括了竹子的生长状态,既展现了竹子的秀丽,又体现了竹子的繁茂。
颔联“根如蟠龙叶翥凤,上蔽倒景回清暾”是诗人对竹子的具体描绘。在这里,诗人用“蟠龙”、“翥凤”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竹子的根系和枝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形象。同时,“上蔽倒景回清暾”这句话则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进一步展现了竹子的魅力。这两句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竹子的美丽。
颈联“南池水清绿于染,影带晴江春冉冉”则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南池水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象。这里的“清绿于染”和“影带晴江”都是对南池水的形容,通过这些形容词,诗人成功地将南池水的美景呈现给了读者。同时,这句诗也通过写景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尾联“中林断处忽青山,门外笔峰秋数点”则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美。在这里,诗人将竹子比作青山,用“断处”和“笔峰”来形容竹子的形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姿态。同时,这句诗也通过写景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诗意。
整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状态、形态和景色,以及表达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美好的竹林形象。同时,这首诗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