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将春雪比冰山,日薄风稀渐改颜。
怯势已销红兽炭,欣贫犹拥旧柴关。
无情竟作凌空去,作态犹能拂袖还。
积淖有时妨跋涉,乘危何力任跻攀。
人情自觉多时厌,世事长于好处悭。
莫怪云师大驱逐,向来赢得一冬闲。

雪不停地叠着前韵

漫将春雪比冰山,日薄风稀渐改颜。

怯势已销红兽炭,欣贫犹拥旧柴关。

无情竟作凌空去,作态犹能拂袖还。

积淖有时妨跋涉,乘危何力任跻攀。

人情自觉多时厌,世事长于好处悭。

莫怪云师大驱逐,向来赢得一冬闲。

译文:

雪不停地叠着前韵

漫不经心地把春天的雪比作冰山,太阳渐渐落低,微风稀疏,雪的颜色也慢慢改变了。

胆怯的野兽已经用尽了红色的兽炭取暖,尽管贫穷但还是紧紧抱住旧柴火关。

无情却像要飞到空中似的,摆出一副做作的姿态仍然可以拂袖而去。

有时积水阻碍跋涉,但面对危险,我们又怎能任凭自己攀登?

人们常常感到厌烦这种无理取闹的天气,世事往往在最有利的时候吝啬。

不要奇怪云师大把这场雪赶走,因为这样他才能享受一个冬天的清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大雪纷扬中的生活状态。从第一句开始,作者就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春雪的赞美之情。他认为春雪虽然不如冰山那般冰冷刺骨,但是也足以给大地带来一丝凉意。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景象,太阳渐渐落下,微风稀疏,使得原本寒冷的景色更加显得宁静而美好。然而第三句则突然转折,指出即使是如此美好的春雪,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这里的“怯势”指的是野兽对寒冷的畏惧,而“红兽炭”则是一种保暖的工具,因此“怯势已销红兽炭”暗示了野兽已经消耗殆尽,无法再进行有效的保暖。接着第四句再次强调了雪的美丽和变化无常,即使野兽已经无法使用它来取暖,但是它们仍然紧紧抱住旧柴火关。这一行为虽然看似有些不合常理,但却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前面的“怯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者通过描述无情的飞鸟和作态的雪花,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和变幻莫测。这里的“作态犹能拂袖还”暗示了雪花虽然美丽动人,但也随时准备离开。第六句进一步描绘了积雪对人们出行的阻碍,以及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无奈与无助。最后一句则揭示了人们的普遍心理,即对于无理取闹的天气总是感到厌烦,而对于世事的得失更是计较得过于仔细。这种心态使得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往往难以坚持下去。整首诗通过对春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