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碧桐秋气高,洞庭南望俯亭皋。
怪来落叶兼风下,知是幽人读楚骚。

【赏析】

沈周(1377-1464),字石田,号白阳山人,明代画家、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以写景为主,兼及抒情,有“吴中四才子”之称。

本诗描写的是洞庭湖一带秋日的景色,诗的大意是说:碧绿的竹子和青翠的梧桐树在秋风中高高地矗立着,远望洞庭南岸,俯视亭皋,那片落叶和秋风一起飘落下来,知道这是隐士在阅读《楚辞》。

首句“翠竹碧桐秋气高”,写秋天景色,用“翠竹”来比喻竹子的绿色;而“碧桐”则用来比喻梧桐的青色。这两句既写出了秋天的景色,又渲染出秋日气氛。

次句“洞庭南望俯亭皋”,写诗人站在亭子上眺望湖面,只见湖水平静,一望无际,而远处的南岸却模糊不清。这一句写洞庭湖的宽广和秋日的宁静。

第三句“怪来落叶兼风下”,写秋风起时落叶纷纷而下。诗人用“怪来”一词,表示对这种景象的惊讶之情,因为落叶和风一起飘落下来,显得非常自然,毫无人为的痕迹。

末句“知是幽人读楚骚”,诗人猜测这片落叶和秋风一定是隐士在读书时产生的。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士,而“楚骚”则是屈原的作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隐士的敬佩之情,也表现出他对楚国文化的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