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墨竹近来荒,剩有人传夏太常。
图印秪今犹旧姓,风流知是少年狂。
夏仲昭墨竹
江南墨竹近来荒,剩有人传夏太常。
图印秪今犹旧姓,风流知是少年狂。
注释:
夏仲昭:即夏珪,字子瑜,北宋著名画家。《宣和画谱》称其“善画墨竹”。
墨竹:指用墨笔勾勒的竹子。
近荒:近来荒废、凋零了。
传:流传、传扬。
图印:画上的印章。
祗(zhǐ)今:只是如今,仅此而已。
风流:指才情横溢。
少年狂:指年轻时放荡不羁。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北宋时期。全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地区的竹林景象,通过对比和描写,展现了夏珪作为文人画家的独特魅力和个性。
首句“江南墨竹近来荒”表达了江南地区墨竹艺术的衰退。这里使用了“近来荒”这一词语,既表达了时间的变化,也暗示了墨竹艺术在江南地区的衰微。同时,“荒”字也传达了一种荒凉、凋零的感觉,与后文的“人传夏太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次句“剩有人传夏太常”,则是指尽管江南地区墨竹艺术有所衰退,但仍有传人才子在传承着这一艺术。这里的“剩”字,表达了虽然有所不足,但仍然有人在努力传承的意思。而“传”字,则强调了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和价值。
接下来两句“图印秪今犹旧姓”,则是对夏珪绘画风格的具体描述。这两句话中,诗人通过对画作的描述,展示了夏珪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里的“图印”指的是画家在画作上刻上自己的印章,而“旧姓”则意味着这些作品已经传承了好几代。这样的画面,既体现了画家的艺术才华,也彰显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传承精神。
最后一句“风流知是少年狂”,则是对夏珪个性的评价。这里的“风流”指的是他才华横溢、气质不凡的个性特点;而“少年狂”则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传统价值的坚持。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他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对他个性的认可和赞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地区墨竹艺术的衰退、传承和画家的个性,展现了夏珪作为文人画家的独特魅力和个性。同时,通过对画作的具体描述和评价,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