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干霜枝偃欲扶,两心应与石同枯。
山中岁月无人记,曾宿当年老凤雏。

梧竹图

雨干霜枝偃欲扶,两心应与石同枯。

山中岁月无人记,曾宿当年老凤雏。

【注释】

梧:这里指梧桐。古代诗词中以“梧桐”比喻凤凰,如《古诗十九首》中有“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飞”。竹:这里指竹子。古代诗词中多用“竹”来比喻君子,如杜甫《佳人》诗中说:“所遇多佳人,颜色艳新晴。”

偃:弯曲,此处指凋落。扶:扶持。两句意思是:梧桐和竹子都因雨水而凋零了。

两心:这里指诗人与梧桐、竹子的情意。应:应当。同枯:一起枯萎。两句意思是:梧桐和竹子的情意应当与石头一样一同枯萎。

山中:《诗经·小雅·采薇》中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矣。”这里的“山中”即指山野隐居生活。

岁月:时光。记:记忆。《史记·伯夷列传》中有:“故君子有九思:视远而畏近;视清而畏秽;视美而畏丑;视声而畏音;视前而畏后;视易而畏难;视通而畏壅;观于鬼神而不畏;观于变化而不失其时;听于雷霆而不变其色。”这里的“岁月”即指这些美德的时光。无人:没有人记得。记:记忆。《论语·子罕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的“无人”即指没有人记得。

宿:居住,栖息。当年:过去的日子。老:年老。凤雏:古代神话故事里凤凰的幼崽,这里指凤凰。这句意思是:曾经在这里栖息过像凤凰一样的年老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桐、竹来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慨。桐树挺拔,枝叶繁茂,是吉祥之物。古人常在庭院栽植,以象征高洁的品质。竹子也是人们喜爱的植物,它刚直不阿,节节生青,象征着坚韧的精神。此诗以“桐”“竹”自喻,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第一句“雨干霜枝偃欲扶”,描写的是梧桐和竹子在秋雨过后,叶子被雨水打湿,显得有些凌乱,仿佛想要支撑住自己的身体,但又无法做到,只能任由它们飘落下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梧桐和竹子在秋雨过后的状态。

“两心应与石同枯”一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认为自己就像这梧桐和竹子一样,虽然有着美好的品质和才华,但却因为命运不济而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和重用。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这梧桐和竹子身上,希望它们能够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己共同承受这份孤独和寂寞。

第二句“山中岁月无人记”,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身处山野之间、被世人遗忘的无奈感叹。他曾经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许多个日夜,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也品尝过孤独和寂寞带来的酸楚滋味。然而现在,他却被世人遗忘了,只能在回忆中寻找那些美好的过往。这种无奈和失落感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第三句“曾宿当年老凤雏”,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的怀念之情。他曾经在这个山村里度过了许多个难忘的时刻,其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曾经在这里栖息过的像凤凰一样的年老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这个山村带来了无尽的生机和活力,也为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来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