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香遗墨未全磨,见说咸淳似永和。
画手人间那更得,澄心堂纸已无多。

【注释】

应伯起:宋代著名画家,字伯起。咸淳:南宋末年皇帝赵显的年号(公元1265—1274)。永和:东晋时王羲之在永和七年写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澄心堂纸:即澄心堂纸,是唐代李廷珪制作的优质纸张。

【赏析】

此诗是作者应伯起为好友徐照所画墨梅题诗。徐照曾自言:“平生不画梅花”,这首诗却是例外,因为徐照曾说:“见梅知伯起”,可见徐照对伯起的敬爱之情。

“老香遗墨未全磨,见说咸淳似永和。”诗人首先以浓重的笔墨勾勒了一幅淡雅而含蓄的墨梅图。墨梅枝干苍劲挺拔,疏枝横斜,墨色浓淡得当,既无枯涩之感,又无轻浮之病。笔触刚健有力,墨色淋漓酣畅,透出一股清新、爽朗之气,令人神清气爽。“老香”二字,暗指梅花傲霜斗雪的高洁品格;“遗墨未全磨”,则暗示着画师尚未完成这幅墨梅图,这两句诗既表现了画家的艺术功力,又表达了画家对友人画艺高超、画功未尽的由衷赞美。

“画手人间那更得,澄心堂纸已无多。”诗人由前两句引出画师,点出了画师非凡的画技。“人间那得更得”,意思是人间哪有如此高超的画技!这是诗人对画师的极高评价,同时也可以看作诗人自己谦虚的一种说法。“澄心堂纸已无多”,意谓这幅墨梅图中所用的澄心堂纸也所剩无几了。这两句看似平常,实则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是赞扬画师的高超的画技,二是感叹澄心堂纸的珍贵难得,三是表达对友人画艺高超、画功未尽的由衷赞美。

从整首诗的内容看,诗人与徐照的关系非常密切,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诗人曾这样描述他与徐照之间的友谊:“我友君家有画梅,君家亦有画梅诗。画梅如画人,人画梅如画时。”(《送徐照上人归天童山》)可见两人不仅相互欣赏对方的作品,还经常相互赠诗,交流彼此的书画艺术心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