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轩缥缈阁空青,四顾参差拥翠屏。
凉夜推窗堪待月,前朝扫石记祠星。
云蒸衣润龙归钵,风袅炉薰鹤听经。
地隔红尘三百丈,寻仙何必泛沧溟。
这首诗是钱仁夫和钱承德在香山的来青轩夜宿时联句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联:
- 一轩缥缈阁空青,四顾参差拥翠屏。
- “一轩”指的是一个独立的小楼或小屋,“缥缈”形容楼阁的虚无缥缈之感,给人以飘渺、梦幻般的感觉。“阁”在这里可能是一个指代建筑的名词。
- “空青”可能是指阁楼中没有太多人声,环境显得空旷寂静。
- “四顾参差拥翠屏”意味着四周环顾四周,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山峦,与翠色的屏风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第二联:
- 凉夜推窗堪待月,前朝扫石记祠星。
- “凉夜”描绘了一个凉爽的夜晚,适合观月。
- “推窗”表明诗人想要打开窗户以便更清楚地观察月亮,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想要通过开阔的视野去感受自然之美。
- “前朝扫石记祠星”提到的“前朝”,很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朝代的遗址或遗迹,而“扫石”则可能暗示着清理或修缮这些石头上的遗迹。“记祠星”则表达了对这些遗迹的尊重和纪念之情。
第三联:
- 云蒸衣润龙归钵,风袅炉薰鹤听经。
- “云蒸”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衣润”则可能是指衣物因露水或云雾而变得湿润,增添了一份清新感。
- “龙”在这里可能是比喻或象征,代表着某种强大的力量或者神圣的存在。“归钵”暗示着这种力量或存在回归到某个容器或位置中,可能是某种宗教信仰中的仪式。
- “风袅炉薰鹤听经”中的“风袅”描述了风吹动炉烟的样子,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炉薰”则可能指的是香炉中的香烟缭绕。“鹤听经”描绘了一只鹤静静地聆听佛教经文的情景,体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第四联:
- 地隔红尘三百丈,寻仙何必泛沧溟。
- “地隔红尘三百丈”这里的“地”很可能指的是远离尘世的地方,“红尘”通常用来形容人世间的纷扰与喧嚣。“三百丈”强调了距离之远,使得这个场景看起来更加超脱和宁静。
- “寻仙何必泛沧溟”表达了一种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或超脱世俗的态度,认为不必远涉沧海也能寻求到仙人的境界。这反映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香山夜晚景色的描绘,以及与历史遗迹相关的联想,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态度。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缥缈”、“空青”、“参差”、“云蒸”、“风袅”、“炉薰”等,这些词汇都赋予了景物以生动的色彩和动态的气息。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