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桑干绕帝京,阆仙曾此寄浮生。
葬来诗骨青山瘦,望尽荒原白草平。
无地椒盘供庙祀,有人骢马问村名。
穹碑四尺标题在,词赋风馀万古情。
贾岛墓
百里桑干绕帝京,阆仙曾此寄浮生。
葬来诗骨青山瘦,望尽荒原白草平。
无地椒盘供庙祀,有人骢马问村名。
穹碑四尺标题在,词赋风馀万古情。
注释:
- 百里桑干绕帝京:桑干河蜿蜒曲折流过京城附近。
- 阆仙曾此寄浮生:诗人曾在此寄寓自己的一生。阆仙,即仙人,寄寓指寄托、寄居。
- 葬来诗骨青山瘦:诗人死后,其诗骨化作青山,显得更加瘦弱。诗骨,指诗人的作品。
- 望尽荒原白草平:诗人望着无尽的荒原,只见白草平铺。望尽,意为望穿秋水,形容时间长久。
- 无地椒盘供庙祀:没有地方用椒盘供奉庙中的神灵。椒盘,古代祭祀用的盛放食物的器具。
- 有人骢马问村名:有人骑着青色的骏马询问村庄的名字。骢马,即青白色相间的骏马。
- 穹碑四尺标题在:巨大的碑石上刻有四尺高的题字。穹碑,意为高耸的墓碑。
- 词赋风馀万古情:诗歌和赋文的余风流传至今,具有深远的历史情感。词赋,指古代文学体裁的一种,包括诗词与散文。余,指遗留下来。万古情,意为永恒的情感。
赏析:
贾岛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其严谨的诗歌风格著称于世。这首诗通过描绘贾岛墓周围的自然景观,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伟大文人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百里桑干绕帝京,阆仙曾此寄浮生”,描绘了桑干河环绕着京城的景象,以及仙人在此寄寓一生的情景。桑干河作为一条重要河流,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仙人在这里寄寓一生,则象征着诗人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
第二句“葬来诗骨青山瘦,望尽荒原白草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去世后,其诗骨化作青山,显得更加瘦弱的景象。诗人的诗歌如同诗骨一般,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同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于诗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无地椒盘供庙祀,有人骢马问村名”,揭示了人们为纪念诗人而修建祠堂,供奉神灵的场景。然而,也有人骑着青色的骏马询问村庄的名字。这既展示了人们对于诗人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诗人的重视程度。
最后一句“穹碑四尺标题在,词赋风馀万古情”,则强调了诗人墓碑的巨大尺寸,以及诗歌和赋文的余风流传至今,具有深远的历史情感。这不仅是对诗人的赞颂,也是对后世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这首诗通过对贾岛墓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精神风貌,以及对后世文化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