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山河拥两京,儒门弥节下蓬瀛。
文章宇宙千年事,江汉风流万古情。
才似茂陵非晚遇,帝于京兆最知名。
欲知别后相思梦,几度朝回一字行。
诗句释义
- 迢递山河拥两京:描述了京城的地理位置,表达了对南京的向往和尊敬。
- 儒门弥节下蓬瀛:表示在儒家学问中保持节制,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
- 文章宇宙千年事:强调文人学士的文学作品对历史的影响深远。
- 江汉风流万古情:表达了对长江和汉江(古代中国的主要河流)以及它们所象征的文化风情的赞美。
- 才似茂陵非晚遇:茂陵是汉代皇帝刘邦的陵墓,这里的”才似茂陵”指的是才华横溢,但并非因为年少而遇到机会。
- 帝于京兆最知名:指出了某位皇帝在长安(古称京兆)最为人所熟知,这可能意味着该皇帝在长安有着重要的地位或影响力。
- 欲知别后相思梦: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相思梦”可能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几度朝回一字行:描述了在朝廷上来回行走的情景,可能是为了处理政务或其他公务。
译文
遥远的山河环绕着两京,儒门中的人才保持着高尚的品德。
文章影响了千年的历史,江汉的风情流传万古。
他的才华像汉代帝王那样出众,但并不是因为年少而获得认可。
皇帝在京城最出名,这是由于他在长安的重要地位。
想要知道他离开后思念之情,多少次朝拜归来时只能匆匆一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京的地理环境、文化底蕴以及诗人自身的感慨,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诗中不仅赞美了南京作为古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才似茂陵非晚遇”和”帝于京兆最知名”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及对个人成就与时代背景的关系的思考。此外,诗中的”几度朝回一字行”则透露出诗人忙碌且充满责任感的形象,体现了古代官员的日常生活和职责所在。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是对南京风光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高远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