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病萧然不出门,河桥冠盖正云屯。
新诗写赠聊随俗,往事追思欲断魂。
夜雨江头千叠浪,春山树里万家村。
河阳相业须珍重,两字箕裘不易论。
【注释】
萧然:清冷的样子。冠盖:指显贵的车马,借指权贵。
新诗:新的诗歌。
河阳:县名。汉时置,治今河南孟州。箕裘:古代传说黄帝曾以鹿皮为衣,其儿继之,因称传家之业。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病后不出门,闲情逸致中偶然得见含山景色而作的一首七律。
首联是说诗人因病不出门,但见河桥上车马来往如云,一派繁华景象。“冠盖”,指显贵的车马,这里借指权贵。诗人虽病而不出门,却仍关心着外面的世界和人们的生活。颔联写诗人在闲情逸志中偶见含山景色,便随手写下新诗赠给他的朋友张进士。“新诗”即作者当时所作的一首七律《含山》。“随俗”句,言自己写的这首新诗,不过是随手写来,随意赠人之作,并不寄寓什么深意。“往事”句,言自己当年曾在含山住过,对那里的山水风景十分熟悉,如今重游故地,不禁黯然神伤,仿佛看到了往昔的情景,感到欲断魂。此两句一实一虚,虚实相间,把诗人当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夜雨”两句是说自己看到含山的夜景。夜雨淅沥,江水波涛汹涌,浪花连天;春日里山树参差,万家灯火,点缀着万家村落。这两句从眼前景色联想到了故乡的景象;既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也写出了他对当前景色的感受。尾联是说诗人想到河阳这个地方要珍重相业,不能像两字箕裘一样被后人遗忘。“相业”句,用典。河阳有箕裘相业,是古代的典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晋献公娶于秦穆公女为夫人,生大子夷吾。大子丕郑卒,弟夷及世子雍争立。大臣赵盾、狐射姑奉公子夷及夷之子小子夷皋,与士会盟于赤迭之上,许以平分晋国,乃使夷吾自秦归于晋,立为晋君。夷及先死,夷皋又先死。夷吾既立,是为晋惠公。《左传》说晋惠公立后,有箕之臣曰籍谈,为惠公太师。后来晋惠公听信谗言杀害了箕,箕的儿子籍谈逃亡到周朝,周定王把他收留下来,封他为司马。箕、籍两人都是晋国的重要人物,后代常以“箕裘”比喻家族的基业或传统。末句用“箕裘不易论”这一典故说明自己要继承先辈的传统,不可被遗忘。
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在闲居中偶尔得到的一点新鲜感受。全诗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含山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朴素,不拘泥于形式,不刻意求工,表现出一种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