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宴鹿鸣,京闱何意此时衡。
官曹饱后心长怍,天语来时梦亦惊。
敢谓文章真妙选,极知荣宠是虚名。
宾筵既醉皆君德,拟赋周诗竟不成。

【注释】

(1)鹿鸣宴:唐代皇帝为文官举行宴会,赐宴于公卿大臣,并唱名宣旨授职。此诗当作于大中五年(851)顺天府主考放榜之后,时诗人年四十岁。

(2)二十年前:指开成三年(838)。

(3)京闱:指科举考试的京城考场。衡:比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4)官曹饱后心长怍:指自己当了考官,心里总是不安,因为科举取士是“不试而占其资”,是靠门阀出身,不是真才实学。

(5)天语来时梦亦惊;天语:皇帝诏书。梦亦惊:指听到皇帝的诏书后,感到吃惊。

(6)文章:这里泛指科举考试的诗文。

(7)极知荣宠是虚名:意思是知道做官的荣耀和宠幸都是虚幻不实的。

(8)宾筵:设宴待客的地方。君德:指客人的品德。

(9)拟赋周诗:仿作《诗经》中的《小雅·北山》篇的《出车》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送别的场面描写,抒写了诗人在科举取士制度下任考官时的苦闷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选拔的弊端。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幽深婉曲,是唐诗中难得的佳作。

首联“二十年前宴鹿鸣,京闱何意此时衡。”写诗人二十年前曾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但这次考试却成了他的仕途起点,因此感慨良多。“二十年前”指的是开成三年(838),那时诗人还在长安读书,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宴鹿鸣”典出《诗经·小雅·鹿鸣》,原诗中有“呦呦鹿鸣”的句子。这里用“宴鹿鸣”来指代科举考试,也表明了诗人对科举考试的重视和尊敬之意。“何意”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科举考试的意外和困惑,他没想到自己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会以考官的身份重新回到这个熟悉的场合。

颔联“官曹饱后心长怍,天语来时梦亦惊。”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官曹饱后心长怍”是指诗人担任考官后,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得到了提拔和奖赏,而自己却默默无闻,心中不免生出惭愧之感。“天语来时梦亦惊”,则是指当听到皇帝的诏书后,诗人感到非常惊讶和不安。这是因为皇帝的诏书意味着皇帝已经亲自挑选了人才,而诗人作为考官却没有能够真正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这种被皇帝选中的感觉让诗人感到既兴奋又害怕。

颈联“敢谓文章真妙选,极知荣宠是虚名。”诗人在感叹自己无法胜任这一职责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科举取士制度的不满和怀疑。他认为科举取士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并不能真正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文章”在这里指的是科举考试的诗文,而“荣宠”则是指科举取土带来的荣誉和宠爱。诗人认为这些所谓的功名利禄都是虚幻不实的,只是一种表面的荣耀而已。

尾联“宾筵既醉皆君德,拟赋周诗竟不成。”则是对整个送别场景的回忆和感慨。当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诗人已经喝得烂醉如泥,但是他却依然保持着清醒的思考。他知道,这次的宴会不仅是为了庆祝自己成为考官的喜悦,更是为了向其他宾客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德行。然而,当他准备仿作《诗经》中的《小雅·北山》篇的《出车》诗时,却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改变这种弊端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