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漕运仰南东,百里官河属会通。
胜国封疆还蓟北,西山泉𣲖出城中。
舟车坐惜千金费,畚锸虚劳累岁功。
犹有腐儒忧国念,欲将经国问元戎。

【诗句注释】

朝廷漕运仰南东,百里官河属会通:朝廷的漕运依靠南方和东方,千里之远的官河归属于会通。

胜国封疆还蓟北,西山泉𣲖出城中:胜利的国家疆域回到蓟北,西山的泉水从城中涌出。

舟车坐惜千金费,畚锸虚劳累岁功:船只和车辆白白地花费了千两白银(一千斤为一两),而挖掘的工具也徒劳无功。

犹有腐儒忧国念,欲将经国问元戎:还有那些迂腐的儒生担忧国家,想通过询问元戎来谋求国家治理。

【译文】

朝廷漕运依靠南方和东方,千里之遥的官河隶属于会稽。

胜利的国家疆域回到蓟北,西山的泉水从城中涌出。

船只和车辆白白地花费了千两白银,而挖掘工具则徒劳无功。

还有那些迂腐的儒生担忧国家,想通过询问元戎来谋求国家治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平江伯陈公回淮安时所作。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情,并抒发了对元戎的忧虑之情。

首句“朝廷漕运仰南东”,直接点明本诗要表达的主题,即朝廷漕运依赖南方和东部地区,千里之遥的官河属于会稽郡管辖。这句诗既概括了全诗的内容,又为后文展开作了铺垫,使读者对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次句“胜国封疆还蓟北”,描绘了胜利的国家疆域回到蓟北的情景。这句诗不仅与前一句相呼应,而且进一步展现了朝廷漕运的重要性。同时,这也为下一句“西山泉𣲖出城中”提供了背景。

第三句“舟车坐惜千金费”,表达了诗人对漕运费用巨大、难以承受的痛苦之情。这里的“舟车”指的是运送物资的工具,而“千金费”则指的是运输过程中所花费的巨大费用。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漕运费用巨大的感叹之情。

第四句“畚锸虚劳作岁功”,则进一步强调了漕运过程中的辛苦劳动和徒劳无功的情况。这里的“畚锸”指的是挖掘工具,而“劳作岁功”则是指辛勤劳作一年的成果。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漕运过程中的辛苦与无果,从而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漕运问题的忧虑与不满。

最后一句“犹有腐儒忧国念,欲将经国问元戎”,则是诗人对元戎的担忧之情的体现。这不仅仅是对元戎个人的担忧,更是对整个国家未来的担忧。这里所说的“腐儒”指的是迂腐的读书人,他们虽然有着忧国忧民之心,但往往缺乏实际行动的能力。而“欲将经国问元戎”则是指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询问元戎来解决国家的问题。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这些迂腐的读书人往往无法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

整首诗在表达诗人对朝廷漕运、元戎以及国家治理问题的关注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