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郊艳春阳,百卉待葱茜。
念我多悲人,如何及游宴。
闻鸦堕清泪,睹草增眷恋。
岂独感蓼莪,正自哀衣线。
仰天恩罔极,衔恸发先变。
愧彼九皋禽,和鸣彻霄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题考核诗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以及对作者创作背景及诗词中重要意象含义的赏析,侧重于诗歌的情感的把握。重点词:芳郊艳春阳——明媚;百卉——百花;葱茜——翠绿;悲人——伤怀的人。

“春出西郭门”,春天从西门里出来,诗人踏着初春的晨曦,迎着和暖的阳光,来到郊外。“春出”点出了时间是在早春三月,“出西郭门”表明诗人是第一次外出。“芳郊艳春阳,百卉待葱茜。”明媚的春日里,百花争奇斗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芳郊”指美丽的原野,“艳春阳”写春天的阳光明媚而灿烂。“百卉”即各种花草树木,“待葱茜”意思是等待茂盛,“茜”指草色青翠欲滴。“芳郊”指的是原野,“艳春阳”写春天的阳光明媚,“百卉”即各种花草树木。“百卉”指各种花草树木,“待葱茜”意思是等待着茂盛。

“念我多悲人,如何及游宴。”“念我”自谓,“多悲人”指自己多愁善感。“游宴”指游乐宴会。这句诗是说:“想我这多忧愁悲伤的人,怎能够参与游宴呢?”这里,诗人以“我”自况,抒发了孤独忧伤之情。

“闻鸦堕清泪,睹草增眷恋。”“闻鸦堕清泪”,听到乌鸦鸣叫时禁不住伤心落泪。“睹草增眷恋”,看到草木繁茂时不禁更加依恋。“鸦”在这里比喻自己的处境。“坠清泪”与上文“悲人”相呼应。“睹草”与“悲人”相照应。“怜”,怜惜。这两句诗人由眼前景物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触景生情,借物抒怀。

“岂独感蓼莪,正自哀衣线。”“蓼莪”是一种植物名,此处用作典故代指悲哀之事,“哀衣线”指哀悼自己的衣服被剪破。这里用典,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深。

“仰天恩罔极,衔恸发先变。”“仰天”“衔冤”,都是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罔极”指无极限、无穷尽,这里指上天恩赐没有穷尽、没有尽头,“衔恸”指含恨而哭,“发先变”是指悲痛之极以至于头发都变白了。这四句诗人感叹上天恩泽无限,却无法报答,表达出对朝廷的失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愧彼九皋禽,和鸣彻霄汉。”“愧彼九皋”,是说惭愧那些在深山之中鸣叫的鸟儿,它们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发出悦耳动听的鸣声。“和鸣”指和谐地欢叫,“彻霄汉”,指声音传遍天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惭愧那些生活在深山中的鸟,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发出悦耳动听的鸣声,而自己只能在这狭小的天地里生活,只能发出哀婉凄切的声音,无法再发出像以前那样悦耳动听的歌声,也无法再发出像先前那样的欢快的歌声,只能发出哀婉凄凉的声音,无法再发出像先前那样的欢快的歌声。这一句诗人以鸟喻己,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仰天恩罔极,衔恸发先变。”这是全诗最后一句。诗人感叹上天恩泽无限,却无法报答,表达出对朝廷的失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答案】

译文:

春天从西门里出来,明媚的春日里,百花争奇斗艳、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想到自己多愁善感、悲伤之人,怎能参加游宴呢?听到乌鸦呜叫,禁不住伤心落泪;看到草木繁茂,不禁更加依恋。难道只是感慨蓼莪之痛,反而更加悲哀我的衣带已经松了!仰望天空恩泽无穷无尽,悲痛至极头发都已经斑白了!惭愧那些在深山中鸣叫的鸟儿,它们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发出悦耳动听的鸣声,而自己只能在这狭小的天地里生活,只能发出哀婉凄切的声音,无法再发出像以前那样悦耳动听的歌声,也无法再发出像先前那样的欢快的歌声,只能发出哀婉凄凉的声音,无法再发出像先前那样的欢快的歌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