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迫岁暮,阑街儿女喧。
老氓来负布,伛偻行且言。
杂果陈道侧,列圈多鸡豚。
谷贱不敌钞,祀事安可喧。
明时宜丰乐,徵索无乃繁。
岂独吏治敝,奢风变丘园。
婚嫁盛纨绮,肆筵亦劳烦。
况复夜昼饮,不计罍与尊。
生事岁几入,费出乃纷纶。
岂不有称贷,旦暮闻扣门。
残岁
山城迫岁暮,阑街儿女喧。
老氓来负布,伛偻行且言。
杂果陈道侧,列圈多鸡豚。
谷贱不敌钞,祀事安可喧。
明时宜丰乐,徵索无乃繁。
岂独吏治敝,奢风变丘园。
婚嫁盛纨绮,肆筵亦劳烦。
况复夜昼饮,不计罍与尊。
生事岁几入,费出乃纷纶。
岂不有称贷,旦暮闻扣门。
译文:
山城的年末逼近,街头巷尾的孩子们欢声笑语。
老人背布袋而来,弯腰而行,边走边讲述着什么。
路边摆满了各种水果,院子里也圈养着许多鸡和猪。
粮食价格低廉,难以与纸币相比,祭祀的事情怎能喧闹呢。
在盛世应该享受快乐,征收征用不应过于繁多。
难道只有官吏治理不力,奢侈之风已蔓延到乡野?
婚嫁之时盛装华丽,铺张浪费也很劳累。
更何况日夜饮酒作乐,酒器酒杯都让人烦恼不安。
生计一年收入微薄,花费却如此杂乱无章。
难道没有借贷之事?每天早晨晚上都有人敲门。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所作。诗中描绘了成都郊外山城中年人们忙碌的生活情景。
首句“山城迫岁暮”,点明了时令和地理环境。山城意味着地势较高,临近山顶,因此到了岁末时节,天气渐冷,万物凋零,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阑街儿女喧”则描绘了街头巷尾的热闹场景,孩子们在街道上嬉戏玩耍,大人们也在交流着各自的生活琐事。这种繁忙的气氛体现了成都当地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老氓来负布,伛偻行且言”进一步描绘了老年人的形象和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背着布匹行走在街头,弯腰驼背,步履艰难,但仍然坚持着与邻里交流着生活中的琐事。这种景象反映了成都地区老年人群体的生活现状。同时,这也暗示了杜甫对成都人民勤劳、坚韧精神的赞赏之情。
接着“杂果陈道侧,列圈多鸡豚”两句,诗人通过描绘道路上摊位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水果和院子里饲养着鸡鸭等家禽家畜的景象,展现了成都郊外山城中居民们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这些生动的细节描绘了成都人民朴实无华而又充满生机的一面。
“谷贱不敌钞,祀事安可喧”这两句则是对成都地区经济状况的描写。由于粮食价格低廉,甚至比纸币还要便宜,因此祭祀这样的大事就显得有些奢侈了。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对物质享受的追求逐渐超过了道德规范的约束。
“明时宜丰乐,徵索无乃繁”这两句则是对国家政治形势的评论。诗人认为在太平盛世,应该追求欢乐和富足,而过度的赋税征收就显得过于繁琐了。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问题的担忧。
“岂独吏治敝,奢风变丘园”进一步揭示了导致社会风气变化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官吏治理不善,更严重的是奢靡之风已经渗透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这种风气不仅破坏了社会风气,还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婚嫁盛纨绮,肆筵亦劳烦”这两句则描述了婚礼中的奢华场面。新郎新娘穿着华丽的衣裳,举办盛大的宴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不仅浪费了金钱和资源,还可能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诗人对此进行了批评。
最后两句“况复夜昼饮,不计罍与尊”则进一步强调了饮酒之害。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都在饮酒作乐,不顾及自己的健康和家庭责任。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有害于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道德沦丧等问题。因此,诗人呼吁大家要珍惜生命、注重健康。
“生事岁几入,费出乃纷纶”这两句则是对个人生活成本的概括。每年的收入几乎全部用于生活开销之中,而支出又如此繁杂。这种生活状态无疑是非常艰辛的。然而,杜甫并未因此而沉沦或放弃希望,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和决心去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