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中流坐,茫茫何处津。
岸无牵䌫力,波有缒舟人。
自保中孚信,终为既济身。
回洲若相迓,此事不无神。
【注释】
兀兀:孤独貌。中流:水中,泛指江海之中。津:渡口。岸无:水岸没有。牵䌫力:拉船的绳索。波有:波浪中有。缒(diào)舟人:用绳子拴住船的人。自保:自己保持。中孚信:内心的诚信。既济:指渡过河流,达到目的地。回洲:水流回转的地方,即渡口。若相迓(yà):好像在欢迎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元节谒陵途中遇雨而作,表达了诗人在险阻的环境中仍然坚持信念,不因困难而放弃的坚定信念。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首句“兀兀中流坐”描写了诗人独自坐在江中的孤寂景象。这里的“兀兀”形容诗人孤独地站在那里,没有同伴,也没有依靠。次句“茫茫何处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迷茫无助的状态,他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渡口,也不知道如何渡过这条湍急的河流。第三句“岸无牵䌫力”则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内心的诚信和坚守。尽管没有外力可以依靠,但他相信自己的内心和信念足以支撑他度过难关。第四句“波有缒舟人”则是诗人在艰难环境中仍不失希望的表现,他在波浪中发现了有人正在用绳子拴住船只,这让他看到了希望。最后一句“自保中孚信,终为既济身”,诗人总结自己始终保持内心的诚信和坚持,最终实现了目标——渡过了河流。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