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登楼夜,芳秋折桂年。
馨香花自发,藻镜月虚圆。
出处贤人义,阴晴造化权。
世间无李白,谁与问青天。

中秋三忆·其三 时用

美酒登楼夜,芳秋折桂年。馨香花自发,藻镜月虚圆。

出处贤人义,阴晴造化权。世间无李白,谁与问青天?

赏析:

《中秋三忆·其三·时用》为明代李东阳所作,此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高楼上举杯畅饮、赏月的情景,以及对于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首联“美酒登楼夜,芳秋折桂年”,诗人通过饮酒赏月的画面,展现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美酒”象征着欢乐与庆祝,而“登楼夜”则营造了一种孤独而浪漫的氛围。同时,“芳秋”与“折桂年”分别指的是秋天收获的季节和年轻时期的美好时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易逝。

颔联“馨香花自发,藻镜月虚圆”。这里,诗人将自然景观人格化,赋予了花卉以生命,使其仿佛能够自主散发香气;将月亮形容为一面镜子,映照出天空的广阔和美丽。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热爱和向往。

颈联“出处贤人义,阴晴造化权。”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和自然规律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贤人应该遵循道义,而自然法则则掌握在造物者手中。这里的“造化权”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力量,强调了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和尊重。

尾联“世间无李白,谁与问青天。”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提到李白,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才横溢、意气风发。然而,李白已经离世多年,无法与自己共话天下。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英雄人物的追忆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无奈。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中秋夜晚的美丽景象,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和人生的感慨。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古人精神的赞美,李东阳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