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何工拙,驰驱蜀道难。
锦江回大篆,盐井烛馀寒。
靴舄宁留犊,巾车几到官。
茂陵有遗草,好付所忠看。

诗句原文:

故西川提举玉海李府君挽章·其一

吏隐何工拙,驰驱蜀道难。

锦江回大篆,盐井烛馀寒。

靴舄宁留犊,巾车几到官。

茂陵有遗草,好付所忠看。

注释解释:

  1. 吏隐:官员或士大夫隐退后的生活状态,这里指李府君退居林下的生活。
  2. 工拙:技艺不精或行事不得当。
  3. 蜀道:指从四川出发的道路,常用来比喻艰难的旅程或事情。
  4. 锦江:指四川的锦江,此处借代李府君的故乡。
  5. 大篆:古代的一种书写字体,这里形容锦江之水流动时如同篆书般波纹重叠。
  6. 盐井:指四川一带的盐井,是李府君可能曾经涉足的地方。
  7. 烛馀寒:蜡烛燃烧剩下的微弱光芒给人以寒冷之感,形容夜深人静时的孤寂与清冷。
  8. 靴舄:指鞋子和鞋子上穿的袜子,这里比喻李府君的出行工具。
  9. 巾车:古代一种轻便的车,用于出行或视察。
  10. 茂陵:指西汉时期的皇帝陵墓——茂陵。李府君在诗中提到“好付所忠看”,暗示他可能葬于此处。这里的“所忠”可以理解为忠诚的人或组织。

赏析:
全大震的这首挽章,通过对李府君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死后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前官员深深的敬意和哀悼之情。首句“吏隐何工拙,驰驱蜀道难”就点明了李府君虽然隐居,但仍不得不面对艰辛的仕途之路。接下来的四句,则详细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景象以及他在任职时的情形。特别是“锦江回大篆,盐井烛馀寒”这两句,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四川的自然景观,也暗含着李府君一生的坎坷与不易。整首诗情感细腻而深沉,语言简练而有力,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怀念与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