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主筹边日,孤臣去国秋。
恩波骸骨在,㷭火梦魂留。
当宁虚前箸,岩关想壮猷。
平生酬主意,时动杞人忧。
注释:
- 少主筹边日,孤臣去国秋。
少主:指年少的君主。筹边:筹划边防。去国:离开朝廷到边疆。
- 恩波骸骨在,㷭火梦魂留。
恩波:恩泽如同水波般滋润;比喻君主对臣子的知遇之恩。㷭火:指梦中火焰,象征国家存亡。
- 当宁虚前箸,岩关想壮猷。
当宁:即“当下”,指当时执政者或皇帝。虚前箸:指空有一腔报国之志而无施展的机会。
- 平生酬主意,时动杞人忧。
平生:一生;酬意:报答;酬报君王的意愿。杞人忧:指庸人自扰,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和恐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回忆自己年轻时为国家效力的经历,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忧之情。首句“少主筹边日,孤臣去国秋。”描绘了诗人年轻时期参与边防事务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他为国家付出努力,却因年岁已高而被贬离京城,这种情感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第二句“恩波骸骨在,㷭火梦魂留。”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君主恩情的感激以及为国家牺牲的决心。即使身体已经衰败,但心中依然怀着为国家献身的信念。
第三句“当宁虚前箸,岩关想壮猷。”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焦虑。虽然有报国之心,但却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句中,“当宁”一词既指当时执政者,也暗含自己的处境,而“虚前箸”则形象地描绘了他虽有雄心壮志却无施展之地的困境。
最后一句“平生酬主意,时动杞人忧。”则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忧虑的总结。他希望能够为国尽忠,但又担心自己的努力不能真正改变国家的命运。这种担忧源于对现实的不满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但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担忧,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对国家的深深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