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寡人事,逍遥步里中。
风霜凋众卉,独荣见孤松。
南山忽在眼,佳菊亦成丛。
欣然纵游眺,况兹年岁丰。
幸有盈瓶酒,酬劝偕老农。
醉来多奇趣,岂必丝与桐。
渊明图
闲居寡人事,逍遥步里中。
风霜凋众卉,独荣见孤松。
南山忽在眼,佳菊亦成丛。
欣然纵游眺,况兹年岁丰。
幸有盈瓶酒,酬劝偕老农。
醉来多奇趣,岂必丝与桐。
注释:
- 渊明图:描绘陶渊明生活的画卷。
- 闲居寡人事:形容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少有烦事扰动。
- 逍遥步里中:形容陶渊明在田野里散步时的轻松愉快。
- 风霜凋众卉:风吹霜打,使得周围的花草枯萎凋零。
- 独荣见孤松:只有孤独的松树依然挺拔,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 南山忽在眼:突然觉得远处的南山出现在视野中。
- 佳菊亦成丛:周围也开满了美丽的菊花。
- 欣然纵游眺:心中感到高兴,于是尽情地欣赏风景。
- 况兹年岁丰:更何况今年丰收,粮食充足。
- 盈瓶酒:装满了酒的瓶子。
- 酬劝偕老农:一起劝酒,与老农共度时光。
- 醉来多奇趣:喝醉之后,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
- 岂必丝与桐:何必一定要用丝绸和桐木制作乐器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描绘陶渊明隐居田园生活的画作,诗中通过描写陶渊明的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闲居寡人事”,直接点明了陶渊明的隐居状态,没有过多的世事打扰,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次句“逍遥步里中”,进一步描绘了陶渊明在田野里的悠然自得,仿佛与世隔绝,只有他一个人在享受这种宁静的生活。第三句“风霜凋众卉”,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风吹霜打,使得周围的花草都失去了生机,而只有孤独的松树依然挺拔。第四句“独自见孤松”,则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的孤高品格,他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坚守自己的立场。第五至八句,诗人通过“南山”、“佳菊”、“欣然”等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感受到了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的敬佩之情,认为陶渊明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不必追求华丽的外表和繁复的装饰。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陶渊明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