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东南来,奔流自萦回。
朝宗远势合,浩荡青如苔。
中溪旷望弥原陆,十里人烟接乔木。
比屋常闻弦诵声,高冈远见牛羊牧。
故人昔住横山前,宦游辞家经几年。
归来爱此风景好,移居卜筑溪水边。
数椽粗朴也潇洒,窗户临溪瞰平野。
屋里连床积简编,门前终日留车马。
种松艺竹环碧山,兰舟荡漾沧浪间。
云龙仙人放鹤去,浣花野客钓鱼还。
羡君自是文章伯,归老林泉得闲适。
问字人寻扬子居,息交谁访陶潜宅。
山田八月禾黍收,豪吟纵饮亦何求。
舞回鸲鹆千峰曙,歌罢沧浪万顷秋。
由来胜地多山水,如此清幽能有几。
开门独步少尘喧,但见青山白云起。
昔闻好是平泉庄,一时草木生辉光。
只今零落竟何有,逢人唯说郑公乡。
【注释】
中溪草堂:诗人在成都西郊修建的住宅。
双溪东南来:指郫江、温江二水从东南汇流而来。奔流自萦回;双溪水势汹涌,奔流不息。
朝宗远势合:指水流入岷江。浩荡青如苔:岷江水面宽阔,水色碧绿,如同青苔。
中溪旷望弥原陆,十里人烟接乔木:中溪两岸视野开阔,可以看到远处原野上的村落。
比屋常闻弦诵声,高冈远见牛羊牧:每户人家都常常听到读书的声音。高坡上可以远远看到放牧的牛羊。
故人昔住横山前,宦游辞家经几年:故人曾住在横山之前,因公务到外地任职已经好几年了。
归来爱此风景好,移居卜筑溪水边:我回来后喜爱这里的美景,于是选择在这里建房定居,靠近溪水旁。
数椽粗朴也潇洒,窗户临溪瞰平野:简陋的房屋虽然粗朴,但是很潇洒,窗户面向溪流,可以俯瞰广阔的田野。
屋里连床积简编,门前终日留车马:屋里有床和书籍,门外整天停着车子和马匹。
种松艺竹环碧山,兰舟荡漾沧浪间:种松树和竹子,环绕着碧绿的山峰,乘着小船在苍茫的水面上飘荡。
云龙仙人放鹤去,浣花野客钓鱼还:云龙仙人带着鹤离去,而浣花野客则拿着鱼竿回来。
羡君自是文章伯,归老林泉得闲适:羡慕你在文章中有才华,归隐山林,得到了悠闲的生活。
问字人寻扬子居,息交谁访陶潜宅:有人前来求教书法,寻找扬雄的故居;也有人前来拜访,寻求陶渊明的住处。
山田八月禾黍收,豪吟纵饮亦何求:秋天到了,山上的庄稼都已经收割完了,我尽情地吟诗作赋,畅饮一番,还有什么奢求呢?
舞回鸲鹆千峰曙,歌罢沧浪万顷秋:跳舞的鸲鹆回到千峰之上,歌声在歌唱完之后,万顷的水面泛起波纹。
由来胜地多山水,如此清幽能有几:自古以来,有许多名胜之地,但像这里这样清澈秀丽的山水,又能有多少呢?
开门独步少尘喧,但见青山白云起:打开门独自漫步,少有嘈杂声,只见青山白云在天空中升起。
昔闻好是平泉庄,一时草木生辉光:以前听说过平泉庄是个好地方,一时间草木茂盛,光彩照人。
只今零落竟何有,逢人唯说郑公乡:现在那里已经荒凉了,人们只是谈起郑公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归隐成都西郊中溪草堂后的生活情景。全诗以“中溪草堂”为中心,围绕其周围景物的变化展开描写。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事活动,表现得十分真切。
开头四句点出中溪草堂的位置和水景特色。“双溪东南来”,指出水源来自西南,然后“奔流自萦回”。“朝宗远势合”,又进一步渲染水流的气势。“浩荡青如苔”,写出了水色和水质之美。“中溪旷望弥原陆,十里人烟接乔木”,写中溪两岸景色的广阔和美轮美奂。这几句不仅写了中溪草堂周围的自然景观,更写出了诗人的情怀。“比屋常闻弦诵声”,写中溪两岸人家众多,经常可以听到读书的声音。诗人把中溪草堂周围的环境描绘得十分优美,表现了诗人归隐以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亲友的思念。
中间部分写诗人在中溪草堂的生活情况。“数椽粗朴也潇洒”,表明诗人虽住的是简陋的房子,却很潇洒、舒适。“窗户临溪瞰平野”,说明房子前面是宽阔的田野和清澈的溪水。“屋里连床积简编”,说明屋里有书架和书籍,生活很有文化氛围。“门前终日留车马”,说明诗人喜欢接待客人,生活很热闹。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
最后六句写诗人与故旧友人的交往以及自己归隐以后的情趣。诗人说:“羡君自是文章伯,归老林泉得闲适。”羡慕朋友有学问,归隐山林生活安逸。“问字人寻扬子居”,有人前来求教书法,寻求扬雄(扬雄曾任成都县令)的故居。“息交谁访陶潜宅”,有人来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山田八月禾黍收”,秋天到了,山上的庄稼已经被收割完了。“豪吟纵饮亦何求”,吟诗作赋,畅饮一番,没有什么奢求。诗人通过这些内容展示了自己的隐居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结尾两句“舞回鸲鹆千峰曙,歌罢沧浪万顷秋”,写天刚亮的时候,鸟儿飞回千峰之上,唱歌时万顷的湖水泛起波浪。诗人用生动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归隐以后的生活情趣。
这首诗通过对中溪草堂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自己在中溪草堂中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清新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