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久不雨,赤日赫高丘。
沟浍无蓄水,江浦无深流。
山田禾未插,农老剧增愁。
扫地设雩祭,望云坐田头。
霖雨不可得,密云终日浮。
顾此重悽伤,俯仰亦何求。
天瓢有馀滴,孰济苍生忧。



孟夏久不雨,赤日赫高丘。沟浍无蓄水,江浦无深流。山田禾未插,农老剧增愁。扫地设雩祭,望云坐田头。霖雨不可得,密云终日浮。顾此重悽伤,俯仰亦何求。天瓢有馀滴,孰济苍生忧。

赏析

《旱》是明代李时勉所作的古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旱灾肆虐、民生困苦的景象。首句“孟夏久不雨,赤日赫高丘”直接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状况,夏季持续干旱,烈日炙烤着大地,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烘托出一种焦灼感。接下来,“沟浍无蓄水,江浦无深流”则进一步揭示了旱情的严重性,不仅河川干涸,连江河的水也难以深入流动,反映了水资源的极度匮乏。

诗中的“山田禾未插,农老剧增愁”描绘了农民因旱灾无法播种庄稼,生活陷入困境。接着“扫地设雩祭,望云坐田头”展现了农民为了祈求降雨而举行的祭祀活动以及他们无奈地坐在田边期盼的场景,透露出农民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绝望。

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悲观之中,“霖雨不可得,密云终日浮”表达了虽然有希望降雨的祈愿,但最终却化为泡影的现实。最后两句“顾此重悽伤,俛仰亦何求”深刻反映了诗人对这种无力回天的感慨,即使有所期待,也不过是徒增哀伤而已。结尾处“天瓢有馀滴,孰济苍生忧”则以天瓢之水隐喻可能降临的雨水,尽管看似有希望,但终究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旱情的严峻和解决旱灾的艰难。

《旱》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旱灾带来的苦难和对自然的无奈。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将这一社会现象转化为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记录,更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